“暖心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 谎称是慈善捐助(2)
父母影响与成长环境对席玮耳濡目染,接过父母衣钵、成为医生的他深知,帮助患者是医护人员的一种责任。刚工作时,席玮和普通的年轻人一样,经常与朋友出去吃饭。随着年龄的增长,席玮便思索着,把吃饭的钱省下来,帮助别人更好。
在生活中,席玮教导一年级的女儿要多帮助别人。目前,席玮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小义工,有时候会和父亲一起到医院看望患者。
对话
“点对点的帮助好 从身边做起更好”
“暖心医生”席玮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捐助患者是自愿的,受到家人支持。希望通过捐助来传递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同情心,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让医患之间多一点尊重、理解与信任。
北青报:一般会对哪种患者捐款呢?
席玮:我不是刻意去做(捐款)。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孤寡老人,他们要么没有儿女,要么没有兄弟姐妹管。像这种患者,我会捐一些款。如果有患者家里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能够借到钱看病的,这种我一般不会捐款。当然,我捐款也会根据我自己的经济情况。
北青报:捐款的行为家人支持吗?
席玮:家人挺支持的。我们家都是医护工作者,而且受父母影响很深,觉得帮助患者是一种责任吧。我妻子是护士,姐姐虽然目前没在医院工作,但也在资助别的小孩上学。我女儿今年上一年级,也说自己长大想当护士、当医生。
北青报:给患者捐款对家里会有经济上的压力吗?
席玮:压力还好,家里面虽然也要还房贷,但是平时会把闲钱攒下来,不乱花。其实我捐的患者不多,可能一个季度会捐一个吧,我也不是刻意去做。平时如果碰到(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会去捐,碰不到的话就不捐。也看个人情况,如果自己当时经济有困难也不会去捐。
北青报:除了捐款以外,平时还有做公益活动吗?
席玮:我们医院加入了南京市慈善总会,这个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我之前所做的(捐款),可能也有好多人在做,通过义工的社团,我们大家能组织在一起,想办法做一些有利于病患的事。我觉得点对点的帮助最好,从身边做起更好。
北青报:最近关于你的视频在网上挺火的,想过自己的事会火吗?
席玮:没想过,我看到微博上(关于我)的新闻了,觉得还是低调些好。这种捐助的行为,我们不能说大比例去宣扬,毕竟这是一个自愿的事。希望通过它来传递我们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同情心,去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医患之间多一点尊重、理解与信任。
文/本报记者 李涛 张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