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百天宝宝住院14天都没好,宝妈称去上海一查发现医生竟然弄错病因!医院(2)
当事医生、李惠利东部医院儿科主任施红波也作出回应,自己确实不考虑这名患儿为过敏性咳嗽,因为过敏性疾病是排他性诊断,也就是找不到其他病因后作出的诊断。而且,患儿当时才百天左右,入院时咳嗽不过一周,之前也没有肠炎、湿疹等过敏表现,而过敏性咳嗽多见于一岁以上的孩子,咳嗽超过4周才可以诊断,患儿除了咳嗽往往也会伴随其他过敏症状。所以综合来看,这名患儿不像是过敏性咳嗽。
再说,住院期间,患儿有接受一天两次的雾化治疗,如果是过敏性咳嗽也该好转才是。
施主任否认了“抗生素挂满了,不能再挂了”而让患儿出院的说法,“出院是因为病情好转,该回家休养了。”
至于患儿出院不久病情急转直下,施主任认为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气道未恢复,咳嗽会持续一段时间,客观上,可能是发生了新的病毒或细菌感染。
网络配图
总结8条就医心得供其他新手爸妈参考
虽然双方各执一辞,没个定论,但眼看孩子的病一天天好了,“鱼水多多”心中的怒气也渐渐消散了。数月后,她回想起这一过程,写下了《李惠利东部医院,一个家长给娃看病的经验教训》的帖子发布在论坛,阅读很快破万。
“今天把我儿子的就医经历分享出来,不是为了诋毁某一家医院、某一位医生,而是希望更多的孩子不用承受我儿子的痛苦,更多的家长不用像我们这么煎熬。”“鱼水多多”在帖子中如是说。
文章后半部分她列出了8条就医心得供其他新手爸妈参考,“只要对其他人有一点点帮助,我儿子的罪也就没有白受。”
这些心得包括:
一、家里有两岁以下小宝宝的,如果大人感冒,一定要隔离,最好是分开住。
二、不要认为年纪大的专家就比年纪轻的厉害。
三、给孩子看病首选儿科医院,而非综合性医院。
四、注意医生询问是否仔细,如果不,最好要惦量惦量了。
五、多数家长虽不是医生,但也可以自学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知道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如果数值没有偏差很多,不要慌张。
六、谨慎对待抗生素。如果确定细菌感染,医生建议用抗生素,那还是要用。如果不确定,同时孩子的精神状态又不错,医生说用抗生素,家长最好再想想。
七、使用抗生素三五天后,病情没有好转,医生也没有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家长就该考虑换家医院换个医生了。对于没有或极少用过抗生素的孩子来说,抗药性是很低的,病情应该很快好转才是。
八、可以考虑靠谱的互联网就医平台。要知道,无论身在几线城市,只要能上网,就能享用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
专家点评:有一定参考价值
昨天,记者也联系了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志飞和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亚萍。两名专家逐一点评了“鱼水多多”的8条就医心得。
一、关于隔离。对。但不光针对两岁以下小宝宝,三四岁、五六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也都应该与感冒患者保持距离。分开住倒是不必,生活中注意点就好了。
二、关于医生年龄。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医学需要经验。年纪大的医生经验更丰富。但年纪轻的医生精力更充沛,也有自己的优势。而且,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医生也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黄金期,家长不要有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想法。”李志飞表示。
三、关于带娃看病最好选儿科医院。未必。许多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分科之细不亚于儿科医院,也不乏优秀的儿科医生。
四、关于医生问得仔不仔细。两名专家持保留态度。“医生问诊是一方面,家长自述是另一方面。与患儿长时间相处的家长不是医生。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记录,主动向医生提供情况。”李志飞说。
五、关于家长自学医学知识。同样持保留态度。专家认为,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固然是好事,但医学相对特殊,看病这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就算一张最普通的血常规报告,里头的学问也很深,有些指标有点偏差不要紧,有些就不是。有些指标平时有点偏差不要紧,但在特定患者身上就是大事了。”陈亚萍说。
六、关于用不用抗生素。对。但近几年卫生部门和医院对抗生素严格管控,医生坚持要用抗生素的情况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