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2)

2019-05-07 22:14 作者:admin

中医能否走向信息化,最关键的是数据。从构成人工智能的四大基本要素来看,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目前,中医诊疗数据除了依靠诊疗仪进行数据采集和量化外,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规则,实现中医临床数据的标准化。

商洪才告诉亿欧:“中医几千年诊疗多数是靠经验总结,之所以长时间被一些人误解,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主要原因是缺乏高质量的证据。”这里提到的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生诊病看病的依据,这来源于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科学结论。

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既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走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商洪才介绍:“我们现在手里有一批‘四诊信息’的临床数据,收集起来也很庞杂,但是这些数据用作智能化分析的质量不高。但是,我将我几万例的研究数据提供给大数据分析的专家,他们又认为这些研究数据的量太小,且结构太简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现存的临床数据太过繁杂,质量不高;质量高的研究数据,量又偏小;这不利于形成高质量的证据。因此,如何让数据标准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以文本为主的中医诊疗信息变成机器可以识别的代码,中医循证评价方法和关键技术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尊经典、重考据的中医,还没有确立一个符合中医自身规律且可以客观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标准。中医循证评价方法意在用“证据”来说明疗效,获得高质量的中医证据,并让证据做到可展示、可转化。近十年来,商洪才带领团队一直在探索科学公认的方法与标准,并将数据和证据结合起来进行展示,多方推进临床转化,向外拓展研究领域。

在解决数据标准化问题上,一方面借助诊疗仪与影像设备实现数据的量化;另一方面,商洪才及团队近十几年来投入大量心血在中医循证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建立,努力为中医临床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经验论的中医失了先机,还有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可能吗?

经验论的中医走向现代化的最大的难关在于数据,数据的质量将决定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当中医解决了数据的难题之后,未来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行业痛点决定市场空间,医疗领域最大的痛点在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方面。未来中医诊疗仪可以大范围推广时,患者可以在家通过诊疗仪完成初步的诊断。诊断的结果上传到医生的端口,医生再进一步与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质与诊断结果开出处方。最后,患者在手机上完成支付,在家等着送药上门。

这样的就医方式,既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便利,又可以让二三线城市的患者有更多机会得到名医的诊治。这将是中医在未来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为实现这样的场景,不仅需要AI赋能中医,使中医实现智能化发展,还需要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治未病”将被视为资本蓝海。然而,这一理念恰好与中医提倡的“上工治未病”不谋而合。中医的“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其中未病先防是指人体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预防措施,增强体质,防止病邪侵袭。

中医未病先防领域不仅市场广阔,还是巨头尚未大量注入的处女地。从市场前景看,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将促进健康产业高速发展。2016年10月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分别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然而在发达国家比重超过15%,可见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从资本注入的比重来看,中医市场尚未被发掘。科技巨头看到了大健康领域的发挥空间,便开始纷纷布局,阿里健康经过四个阶段的不断尝试和探索, 其业务格局逐步确定,形成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四条业务线;腾讯在AI+医疗的布局上,从临床诊疗到医疗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的医药行业各个关键节点都已经有所覆盖;2014年才成立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平安好医生”正在努力布局从健康商场到家庭医生、消费医疗、健康管理和互动的生态。目前,这家初创企业已开始向中医领域布局。5月26日,在2019GAITC大会“智能时代新中医论坛”现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将为大家讲解更多关于“AI+”中医相关论题,请大家敬请期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