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融资90亿 虚胖的微医上市之前打算先“瘦身”(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健身 > 正文

累计融资90亿 虚胖的微医上市之前打算先“瘦身”(2)

2019-02-26 18:14 作者:admin

自2014年拿到腾讯、复星等领投的1.07亿美元融资后,微医开始进入业务高速扩张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身处微医内部的员工估计也很难数的清公司究竟有多少业务在同时开展。

所以,空降高管可能是不得已为之。

不过,廖杰远在近日的论坛上表示,微医的战略从去年开始逐步聚焦:即“农村包围城市”,在此基础上实现“三医联动”。

廖杰远表示,在此之前,微医像盲人摸象般把所有的业务都摸了一遍,而“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出笼后,廖杰远认为总算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互联网医疗在大城市是锦上添花,在基层则是雪中送炭”这个观点很多业内人表示认同。

在此之前,微医曾先后提出多个宏大目标。

微医曾提出花3亿美元来构建全国最大的分级诊疗平台。具体来看,微医曾计划在2015年底建立起5000个专家团队,到2016年底签约100万基层医生,这即是微医提出的团队医疗:由大专家带动基层医生成长,帮助基层医生建立品牌,以提升患者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每一个专家团队中,会配3个团队助理来做分诊,团队助理均是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

现在,关于分级诊疗,微医不再提团队医疗务,而是根据大城市、市县、县乡村做了业务分层。

比如在大城市,微医将重点放在线下全科中心,并尝试发展健康险以为会员用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在市、县这一级,则重点推出“AI+专科专病诊疗”。在微医的APP首页,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入口处右侧,则是利用AI技术做的导诊台功能。

累计融资90亿 虚胖的微医上市之前打算先“瘦身”

微医APP首页图

微医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专科专病更容易变现。可以看出,微医从以前的做大业务规模逐步转向实现更多利润。

在县乡村,微医投放了大量的云巡诊车。这些云巡诊车在乡间村里不断流动,医疗服务在车上发生,诊疗信息则通过互联网汇聚到云端。云巡诊车上配有医生、器械、药品,配置基本达到二级医院门诊水准。

廖杰远介绍,车、药、器械、网络、人力全部由微医投入,政府按人头真金白银掏钱购买8~10年长期服务。2018年签约2300多万人口,已经完成付费900多万。预计2019年将新增2000辆云巡诊车,7000多万付费用户。

微医还曾计划1.5亿美元建立五大区域手术中心,这是微医最早的线下医疗布局。

不过,2016年1月“微医集团(杭州)手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至今未见有新的手术中心亮相。

2017年3月,微医在杭州的首个全科中心开业。此后,微医线下的重心转向自建全科中心。廖杰远曾在2016年开始布局线下全科中心的时候对媒体表示,将在三年内布局100家连锁全科中心。截止目前,微医在全国一共开了5家全科中心。

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亮相后,互联网医院一度是微医一项重点布局的业务,“过去互联网医疗在做的是信息服务,如果通过互联网医院直接做诊疗、处方和医保,也许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就能真正打通。”廖杰远曾公开表示。

现阶段,微医在全国已布局了19个互联网医院。

但微医后来发现,要真正打通这套模式,还要在政策层面接通医保,而这是当前的难点。目前除了四川的互联网医院接通了医保外,银川允许个人账户使用互联网医院服务,微医在其他省份的互联网医院,要实现医保接入还有很长的时间。

微医的过去与未来

在互联网医疗这个新兴领域中,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企业成长的速度。

微医深谙此道。事实上,自诞生以来,微医的战略一直紧跟政策的热点。微信的前身挂号网,最早亦是政策驱动下的产物。

挂号网的前身其实是中国绿线,中国绿线是一个电话语音服务平台,这是廖杰远首次创业的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具体原因不详。中国绿线后转型为挂号网。

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的一份《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廖杰远看中了在线预约挂号的机会和市场,由此从通信行业跨入医疗。2010年,挂号网成立,其是原国家卫计委批准的全国就医指导平台。

2015年,挂号网获得D轮3.94亿美元融资后,更名为微医。

挂号网更名一方面是微医战略变化需要,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一项政策有很大关系。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