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第九章(2)
5、临床表现:好发于30-50岁之间,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该病为慢性进行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不敏感,病程较长。
(四)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不明
分型:I型—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电镜特点是内皮下细胞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包括补体C3,IgG、C1q、C4等。II型—通常出现补体替代途径的异常激活,50%-60%病人的血清C3水平明显降低。电镜下,大量块状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在基膜致密层呈带状沉积,只有C3,而无IgG、C1q、C4等。
2、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增生,长入,使基底膜增厚、分离
3、免疫学:IgG和补体C3在系膜区和基底膜内侧呈团块状和颗粒状沉积
4、电镜:系膜细胞突起插入临近毛细血管袢并形成系膜基质,染色后出现所谓的“双轨征”,这并不是基膜本身的分离。
5、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慢性进展性,预后较差。
(五)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又叫脂性肾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
1、病因不明 2、光镜:肾小球无病变或轻微病变 3、免疫学:阴性
4、电镜:仅有足细胞伪足的广泛融合,不能发现电子致密物
5、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六)慢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可形成颗粒性肾萎缩
1、病因:各种肾炎发展的最后阶段
2、光镜:大部分肾单位萎缩和硬化,部分深单位代偿肥大
3、免疫学:阴性
4、电镜: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
5、临床表现:好发于中老年,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乃至尿毒症。
点击立刻获取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