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潮涌动云岭大地(2)
据了解,宣和猪全身被毛白色,体型外貌一致,遗传稳定,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强,产肉性能好,鲜肉及火腿品质优良等特点。宣和猪肌内脂肪含量3.53%,以其后腿为原料腌制的宣威火腿肌肉饱满、品质优良,成品率、瘦肉率、三签香味清香率、品味评分(满分50分)分别为69.82%、60.72%、90.91%和47.71分,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及杂交组合腌制的火腿。
同时,以宣和猪为母本,杜洛克和大约克为父本的二元杂交猪在日粮营养水平较低、饲养管理条件粗放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具备年产30万头以上优质商品猪和6000吨优质宣威火腿的生产能力。
林下三七种植实现创新
该技术已在云南省多地推广达5000余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医的疗效。传统中医多是采挖野生药材入药,但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药材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现代中药材都是按照粮食作物的高产方式在农田中种植。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中药材的产量越来越高,但质量越来越低,药效越来越差。
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建设的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云南省特色中药材的生态种植研究和推广。近年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带领下,该实验室以我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创建了林下三七有机种植关键技术体系,利用林下资源让药材的生产从农田重新返回到适宜生长的原生态环境中去,实现了以药材品质为导向的理论创新;将三七的生物学特性与林下物种和生境相耦合,不使用遮阴网、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在保证药材优质生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颠覆性栽培技术创新。
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云南省多地推广达5000余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未来3年内预计可达到5万亩。(记者 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