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之家(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民间中医之家(2)

2018-12-14 16:35 作者:踏雪无痕

2、提供政府决策建议。由于江淑安院长来自中医临床,从事过中医函授教育,来自基层、了解基层,有中医临床经验,又有中医教学与管理经验,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经验于一身,加之受崔月犁、吕炳奎、董建华等前辈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精神之感染。早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局之初,他借调“聚医杰”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工作之初,就提出应重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活动,以促进和带动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他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照明、医政司司长詹文涛和农村处处长陈珞珈等的重视和采纳,自1990年至现在,近30多年中,他长期多次参与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先进县市建设(现在改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策划设计、评估验收等工作,并多次担任过评估验收专家组组长。

针对部分基层中医错过了1999年的“老人老办法”获取执业医师资格的机会,他多途径呼吁呐喊,促成2007年由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43号文件,再次为部分基层中医“认定”了执业医师资格。针对《执业医师法》执行后,许多民间中医取证无门的困境,他与贾谦等多方奔走呼吁,要求为民间中医考证“开绿灯”,直到2016年12月《中医药法》出台后也不停歇。2017年他又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特邀,他作为专家参与研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

1998年6月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的“首次中国民间名中医专科专病学术成果推广交流会”上他提出民间中医是传承发展中医的重要力量。并在《中国中医药报》等媒体上发表这一观点,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还多次向王国强局长等领导阐述这一观点,争取并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同,促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民间医药工作座谈会”并发布了加强民间医药工作的文件。王国强局长的“我们穿上皮鞋,不能忘了穿草鞋的”的著名论断,也源自他的开发与争取。

3、发展中医要强调特色。“聚医杰”认为发展中医,必须要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早在2007年—2009年间,向时任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建议要重点抓各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发挥,得到肯定和支持。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聚医杰”负责承办了四期全国中医医院院长培训班和三次“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暨发挥中医特色医疗优势经验交流会”,从2000年到2005年主办了18次“全国优秀特色专科名医学术交流会”;从2006年至今,主办了38次“全国中医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以促进中医特色医疗的弘扬。

4、甘当伯乐培育名医。“聚医杰”认为自古以来“民间出名医”,现在也是如此。我们许多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都是来自基层、来自民间,所以对民间中医中的优秀者,加以重点扶持帮助,把民间的实用技术、特色技术 加以提高、鉴定、推广,将会培育出新的名医、发现新的中医特色疗法。30年来,“聚医杰”甘作人梯、甘当伯乐,为民间名中医的成长“浇水施肥”。如现在闻名中外的小针刀发明人朱汉章,天仙丸抗癌的研发人王振国,直肠滴入发明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的研发人任晓艳、扶阳大师李可、风湿病专家张安林等名医大师,曾都是“聚医杰”学术活动的积极份子,曾受益过“聚医杰”。还有一批新的名医目前也正在“聚医杰”的学术平台上茁壮成长。

5、科研学术硕果累累。30年来,“聚医杰”及其同仁,先后进行100多项科研学术成果创新,范围涉及中医经典研究、特色新疗法、单验方整理发掘、中医工作管理等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聚医杰”研究的“农村中医药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为“中医软科学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向全国推广。江淑安院长在1991年应邀参加了全国中医工作厅局长会议介绍经验。聚医杰研究的“中医成材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中医药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网开一面,让民间中医能合法执业”、“中医药发展研究”、“痰致妇科的中医辨证施治研究”。“《伤寒论》中的时间医学研究”、“附子的研究及临证运用”、“黄芪的研究及临证运用”等研究课题已取得重大进展或被鉴定推广。在“聚医杰”的同仁中,有几百人发表了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上百人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或成果。为了总结推广学术经验或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华中医药特色医疗优秀文集》、《中医药防治疑难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风湿骨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肝胆脾胃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暨妇科病经验荟萃》等系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