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交加 科创板能否照亮医健企业的路(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风雪交加 科创板能否照亮医健企业的路(2)

2019-03-04 10:39 作者:admin

  然而,在资本寒冬下,一边是投资机构募资难、退出难,一边是企业融资难、估值下调。急于寻找出路的医疗健康创业公司,在面对资本市场改革时,难免会陷入不理性。

  医疗行业的“慢”属性常与资本爱追风口的“特性”相矛盾,不少创业公司会迫于资本方的退出压力,急于上市,从而缺乏考虑:IPO是否就是当下最适合医疗健康企业发展的选择?

  不仅如此,相较于零售、物流等行业,新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产业落地及商业化进程都相对慢一些,真正拥有可持续“战斗”的技术壁垒,对于早期流量型医疗创业公司来说,仍然存疑。

  要让科创板真正照亮医健企业的路,企业本身还必须拥有分辨该不该“跟风”的理性。一方面,与主板同属场内市场的科创板,仍然会面临股价波动和交易风险。另一方面,在短期内放轻对盈利数据的考量,但长期来看,这依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逃离IPO”

  医疗健康行业走向何方?

  因医疗健康行业强政策驱动性、投资回报慢等属性,使得港交所新政的出台在医疗健康行业”搅动“惯性也最大。但不选择IPO或是科创板,对于医健企业来说是否就是“下策”?

  某医疗大数据企业负责人对亿欧大健康坦陈,尽管科创板风头正兴,但依然可能会选择在港股IPO,或“按兵不动”继续夯实商业化路径。另外也有企业,如在上周放出风声的微医集团,选择拆分业务的形式推进登陆科创板。

  诚然,作为二级市场的“新锐”,科创板依然还有不可控的地方,分拆是不少行业人士看好的举措,而继续在一级市场融资,也是大部分从成长走向成熟的企业选择的另一条路。

  将目光放长远来看,医疗行业“慢”的特性给其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商业发展环境,比IPO更重要的是,医健行业创业者们在2019年需要更理性的选择。

  抓住智能化浪潮是第一步。在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健康医疗数据爆发趋势下,抓紧智能浪潮的红利,是当下医健企业必然选择的发展路径。在医疗健康行业中,不论是院内场景还是院外场景,一切核心医疗服务都离不开技术的驱动。

  科创板的推行暗示了国家层面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也显现出资本市场由从前多关注盈利能力,转变到对于创新“动能”的侧重。技术壁垒,就是这一动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

  其次,是全产业链布局。资本寒冬下,资金普遍收紧,而基础研发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通过自建、合作或是收购打造产业链闭环,不失为一种“保驾”方式。再从长远看,单体产品形成的商业模式无法与资本市场跑出“马拉松”,能够打造产业链闭环的医健公司,将最快跑向赛道的终点线。

  这就要求医疗健康创业公司要向“远”看,不能聚焦于短期利益。对于AI+大健康和创新型医药生物类公司,在竞争优势积累和业绩爆发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亏损,但若在此时调整战略或是“挣快钱”,违背了行业和资本发展规律,企业自然难过冬。

  资本寒冬下,科创板或许是一颗“暖阳”,要逆势而上走IPO之路,更需要不小的勇气。但IPO不是“必选”,一级市场也并非“退路”。能在资本寒冬下活得漂亮,才算真正的底气。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