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国内市场成中国制造新课题(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开拓国内市场成中国制造新课题(2)

2019-03-04 18:27 作者:admin

  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9%,消费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2017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但与此同时,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增速出现放缓。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供给方面看,供给创新不足的老问题依然突出,消费供需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今年开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提出6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让中国制造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多优质产品,生产端该如何发力?

  胡冶代表认为,出路在于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现在中国制造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主要还是局限在部分龙头企业。制造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标准的保驾护航。”

  胡冶代表向记者表示,当前,国内部分企业对标准的理解还停留在浅表层面上。“一个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最后的销售以及售后,涉及的不仅仅是产品标准,还有基础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一系列标准才能支撑产品最终的诞生。”

  来自生产一线的中国第一汽车股份公司红旗分公司制造技术科维修班班长齐嵩宇代表也认为,优化供给的关键因素在于标准。“国内一些行业领域在制订标准时习惯‘搞平衡’。如果标准过于严格,那就会淘汰一批企业;而能执行高标准的企业是少数,为了企业都能活下来,最后执行的标准往往是降低了门槛的。企业确实都活下来了,但是都活得不好。”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陈丽芬代表认为,首先还是要坚持树品牌。“现在消费市场对一些国产品牌信任度还不够,所以我们的品牌建设还要有持续性。国外的一些著名品牌都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国内像我们企业算长的了,才不到40年。所以说,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企业和企业家都应该坚持、坚信品质第一,做出自己的特色,相信消费者最终会认可。”

  本报记者 北梦原 余嘉熙 陈俊宇 王群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