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大地的“网”(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点亮大地的“网”(2)

2019-03-04 18:48 作者:admin

  陈维江强忍泪水,走马上任。仅用四个月,特高压试验基地在荆楚大地横空出世。这是没有休息日、不分黑夜与白昼的四个月。陈维江带领科研工程团队,硬是把四个月放大成了一年多。

  2015年,陈维江凭着在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基础问题、电网雷击上行先导放电机理与绝缘线路雷击断线机理等领域的突出成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进入新时代后,国家经济转型、环境治理、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都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进步为加快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创造了条件。

  郭剑波是位奇人,奇人有奇事。

  1982年,郭剑波考取了中国电力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证还没拿到,疾病却先到了。郭剑波得了一种奇怪的肠道疾病,每天便血30多次,找不到病因。从此,他每两年要住一次院。与他同住一个病房的人,先后离去,只有他还在边治病边从事可控串补的科研项目。

  1997年,郭剑波的肠道出现癌变,不得不进行切除。手术前,主刀大夫说,手术能不能成功,完全没有把握,下不了手术台的可能性很大。

  几个小时手术,郭剑波奇迹般地生还。大夫笑着说:“十几年吃激素,你的脏器完全脆化,纵有多少理由,都没有走下手术台的理由啊!”

  大难不死,必有大事在召唤。手术一个月后,院里请他主持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主要部分南北互联的科研项目。也许是自认为生命时日无多,郭剑波啥也没说,带病上阵,以与死神赛跑的姿态投入科研工作。

  在人意料之中的是,郭剑波主持的可控串补与大电网南北互联两大科研项目双双结出硕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人意料的是,寄生在郭剑波身上十几年的病魔跑路了。

  郭剑波是感动了上苍还是折服了病魔?或是,只要精神不“病退”,什么样的疾病都得后退?其中的苦与乐,只有剑波一人自知。

  2008年,公司请郭剑波出任科技部主任。剑波几经犹豫,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两年后,他再次请求专事科研工作。组织尊重了他的意愿,安排他担任中国电力科学院院长。

  2013年,郭剑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做全球能源变革的引领者,当好服务国计民生的先行者,带着使命与担当,电网人踏上了探索以创新引领中国特色电网发展的新征程。

  周孝信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电力系统的规则设计与运行控制。他从7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逐渐精进的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系统独步天下,被称为“周氏仿真”。凭着这一件事,周孝信成为两院院士。

  周孝信是有机会干另一件事的,面对众人神往的机遇,他选择了放弃。

  1964年,周孝信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中国电力科学院。在那里,他接触到院里唯一一台计算机,开始对计算机模拟分析产生了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孝信以青年后备干部的身份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被选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整党工作联络员。任务完成后,组织部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脱离科研单位,从事行政工作。

  周孝信回家和妻子商量。

  你不能改行!

  为什么?

  你的秉性、气质和精神,都是为一位科学家而造就的,你不是一块当官的料。

  可我还不是科学家啊!

  听媳妇的话不会错。

  周孝信留在了电力科学院,成为享誉国际的电力科学家,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

  今天,各领域的电力科研人员正瞄准世界能源变革的最前沿,夜以继日地探索着攀登着,书写着一篇篇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中国电力故事。

  ** **

  几乎每个行业的科技创新都能给客户带来新的消费体验,有一个行业是例外的,那就是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每一次创新、每一步发展,都在减少客户对它的感知。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电力人已经让电成为像空气一样的存在。电力无处不在,人们又难以感受到它的存在。而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中国电力人的勤勉工作与创造性劳动。可以说,每一盏电灯的光芒中,都放射着电力人汗水的温度;每一台马达的旋转里,都奔涌着电力人勇于担当的能量;每一个屏幕的光影中,都闪烁着电力人创新的激情;每一种电器里,都包含电力人的一颗匠心。

  看不见的电流,看得见的情感。

+1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