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夫妇被推销员拉医院体检 花1.8万扎针换血”(2)
在姚先生联系下,记者见到当初拉着老人去体检的该店推销员。这位自称吕美丽的女子称,“既然你们家属觉得我们把人骗了,不管是说医院违规,还是我们的问题,你们把我退的钱收了吧,追究下去有啥意思?你们还要咋嘛。”该女子称,之所以由她来退钱,是自己当初替老人给医院垫钱。
3月2日下午,记者跟随姚先生来到恒仁医院,办公室一名俞姓主任称,这周末医院内无人上班,“中医上有一种刺血疗法,就是平时说的‘拔罐’,我们这个项目跟这个原理很类似,是用特殊医疗器械将老人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垃圾抽出来,更高级一些。”那么这个收费9100元的“高级”拔罐,是否有具体收费标准?俞姓主任称:“中医不像西医,这个项目包括治疗费和大夫的费用,我们统一起来就叫治疗费。这种疗法只会对身体有好处,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而对于保健品店是否与医院有利益关联,该俞姓主任始终含糊其辞,只说“类似于合作。” 华商报记者 王斌
>>相关新闻
72岁老太:迷上保健品 偷拿1万元礼钱去买
72岁的李老太,有两儿一女,丈夫十年前去世,现在跟32岁的小儿子小华在西安一起生活。老家的宅基地被征后,赔偿了几万元,存在老人名下。最近两年,李老太迷恋上了保健品,省吃俭用将孩子给的钱偷偷买成保健品。
小华夫妻二人经济收入每月共有一万元左右,上学、房贷、支付家庭日用,生活过得紧紧张张。母亲跟他一起生活,哥哥、姐姐每月分别给他几百元钱贴补。最近两年,母亲热衷于保健讲座,每次听完课后都会购买保健品。
去年8月,妻子喜添二胎。母亲竟偷偷把家里的一万多元礼钱拿走,买了保健品及保健仪器。小华把哥哥姐姐叫来,本想一起劝导母亲,没想到老人非但没有听劝,还大闹一场,要回农村老家去。 华商报记者 佘晖
退休教授:听完讲座花两万元买了三盒“红墙保健”
家住西安玉祥门里的王先生跟老伴都是大学教授,已经退休。最近,他们在家里接到一个自称是省老龄委的电话,老两口就前往指定的地方听课。王先生主动出示身份证、老年证、退休证及以前的工作证进行登记,被工作人员带进课堂。
一名自称高级保健医生的人正讲课,内容是高血压、便秘、失眠、颈椎炎、关节炎等老年病。讲课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王先生叫到隔壁房间。讲课的“医生”简单地问了一下他的情况,然后拿出一盒红绒布包装的药,上有“红墙保健”“专供”等字样,包装比较精美。该“医生”说:“这药你见过没有啊!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市场上也买不到,这是特批的……”最后,“医生”忽悠王先生花了两万多元购买了三盒所谓的“红墙保健”。
家住西安市大庆路的程师傅70岁,在送孙子上学途中,被一家养生公司工作人员约去听保健课,所有的老人对着一个闪着彩灯、冒着雾气的箱子,进行降血压治疗。听课后,免费发一些生活用品,最后程师傅掏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大堆负离子加湿器,如今,这个加湿器已成为垃圾扔掉。
家住西安城南的江奶奶,被保健公司忽悠直接投资保健事业,先后投资近十万元,最后仅得到了不到一万元的礼品。后来公司跑路,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 华商报记者 佘晖
>>知道一下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 陕西在行动
为切实整治“保健”市场乱象,陕西全省范围内从1月起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保健”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市民如发现有关问题,可拨打“12315、12358、12365、12331”举报。
1月21日至4月18日为集中整治阶段,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集中开展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重点场所及区域包括:存在会议营销活动的宾馆酒店;容易发生“保健”市场推销活动的社区、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销售对象主要为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
重点行业及领域包括: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食品(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日用家电;玉石器等穿戴用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 综合
(原标题:被保健品推销员拉医院体检 八旬夫妇花1.8万“扎针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