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养生观该升级了(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你的养生观该升级了(2)

2019-03-04 23:19 作者:admin

人群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很多人的行为。2012年,某省政府部门发布的“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得出“经常体育锻炼和不经常体育锻炼都能长寿”的结论,依据是:问及百岁老人过去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时,34.7%肯定回答,65.3%否定回答。但仔细一看,这些百岁老人中,67.9%在农村,60岁以前74.5%从事农林副渔职业,他们即使没有“体育锻炼”,但“体力劳动”几乎难以避免,而“体力劳动”何尝不是“体育锻炼”的一部分呢?调查严谨性、数据可信性让人存疑。这一不太靠谱的结论在传播中,被提炼成“锻炼不重要”的说法,给大众制造了困惑。

因此,当你看到一个研究结论,特别是刷新认知的结论时,最好不要轻信,看看研究方法是否科学、逻辑是否正确,再来决定你的态度。

第四级:控制干扰因素

经过前三级的考验,99%的国人已经“沦陷”。第四级养生判断力必须考虑到干扰因素。举例来说,A代表“锻炼身体”,B代表“身体健康”,C代表“年龄”。若要证明“锻炼身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就得考虑年龄因素。因为年轻人更爱锻炼身体,年轻人的身体也更健康。当你观察到“爱锻炼身体的人更健康”这一现象时,你无法判断到底是A导致了B,还是因为C同时影响了A和B。统计学上,把C叫做“干扰因素”。不考虑C就贸然说“锻炼身体能促进身体健康”是错误的。

有些干扰因素比较容易去除。既然年龄是个干扰因素,你可以只研究同一年龄段的人,看看其中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的健康区别。在统计学上,这叫“控制变量”。除了年龄之外,还有别的干扰因素。比如,时间是个干扰因素,工作清闲的人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状况可能更好;经济条件也是干扰因素,富裕的人更有条件锻炼,健康状况可能更好。干扰因素需要想到一个控制一个,大量学术研究都是这么做的。但这一方法的问题在于,你不可能控制所有干扰因素,因为总有一些因素是你没想到或来不及控制的。

第五级:随机试验相对科学

第五层养生判断力是相信随机试验。所谓随机试验,就是先找出一些明显的干扰因素,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的同时,通过增加研究对象,消除其他未知或不好控制的干扰因素的影响。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研究两种肥料对农作物的影响,弄两块实验田,一块用1号肥料,一块用2号肥料,看看哪块田的庄稼长得好,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田。有些田虫害少,有些灌溉得比较好,土壤酸碱度也可能不一样。这些都是干扰因素,都得想办法控制。但不管怎样,都无法排除所有干扰因素。

解决办法是:找很多块田,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1号肥料,另一组用2号肥料。大规模随机分组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主观分类标准,不管什么干扰因素,其在两个组里的强度大致相同。只要样本量足够大,随机分成的两组就没有本质差异,从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这个例子是英国统计学家罗纳德·费舍尔的真实故事,他是随机试验这一研究方法的创始人。如今,随机试验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黄金标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任何新药的问世,都必须做大规模随机试验。可以说,掌握了这一方法,你就有了相对准确的判断力。

整体来看,人类认知这个世界很难,普通人很难突破前三级,科研工作者才能达到第四、五级的水平。现如今信息爆炸,处处都可能有“伪知识”和消费陷阱,前三级的养生判断力水平真的不够。要想简单、有效地提高判断力,就应该多从“科学共同体”了解信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癌症学会、中华医学会等,以这些组织的名义发布的指南或建议,是最可信的;还可以通过正规、权威的媒体渠道学习养生知识,不要传播耸动的健康谣言。▲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