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扶贫校长何以背上“疯子”之名(2)
一了解,原来是城口附中从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新招了一批毕业生,共32名。从4月签订合同到这批大学生6月底毕业,有两个月的时间。傅长波琢磨着,利用这两个月让他们去重庆的名校“拜师学艺”,但一打听,这些学校的培训费都很高。
于是,傅长波挨个给校友打电话求人。重庆第一中学校、重庆第八中学校、巴蜀中学、江津一中、聚奎中学……傅长波到处“游说”,欠下一堆人情债,让32名大学生全部接受了培训。
“傅校长给我们讲了很多。比如社会变革对山区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他到城口要做什么;重庆师范大学应该怎样利用优势资源帮助城口……”去年到校任教的西南大学硕士毕业生孙玉娇说,这些话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包括自己在内的32名大学毕业生,全部跟傅长波来到了城口。
校长疯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月26日早7点,在城口附中的校园,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在操场边、走道里,大声诵读经典。
而在一年多前的2017年秋季学期,这里的孩子却大都呆坐着默默看书,并不出声朗读。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2018级开学典礼
(城口附中供图)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傅长波自己拿着一本书,跑到操场边,大声诵读。老师、学生们面面相觑,“校长疯了?”后来,慢慢有学生、老师围到傅长波的身边,开始一起诵读。此后,清晨诵读便逐渐成为城口附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让傅长波背上“疯子”之名的事有不少。比如在城口附中,有一个特殊的上课现象——分层走班教学。
事实上,城口附中最初的生源底子并不好。比如2017年招收的初一新生中,语文数学两科加在一起总分100分以下的孩子,约占新生总数的50%。
如何教好这样的学生?傅长波提出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方法。
分层走班教学即针对数学、物理、英语等比较难的几门学科,将原来自然班的学生按成绩的前50%和后50%,分为A层和B层,然后走班。A层课程相对要难一些,B层课程相对难度要轻一些,这样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就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比如,初二(一)班上数学课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到初二(二)班去上课,而二班一部分学生会到一班听课。
“这个分层还会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动态进行调整。”采访中,不少教师表示,最开始大家觉得有点麻烦,但后来发现,这是一种适合乡村教育的教学方式。“成绩好的不会吃不饱,成绩差的也不会跟不上。”
将教师原本30%比例的绩效工资提高为50%,每位教师都要接受家长、学生的评分;创办数十个社团,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艺术、体育等一门特长……正因为傅长波全面、严苛的要求,城口附中的教学质量和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等都变化明显。
两场仪式 两种身份
“肖玉婷,呼啦圈王,3分钟389个”“罗皓,慢车王,20米100秒”……在学校行政楼二楼,挂满了一墙的校园“吉尼斯”创造者奖状。
原来,在城口附中,约有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如何让孩子们自信、快乐地成长?傅长波决定每年3月举行校园“吉尼斯”比赛。
“老师,我的肺活量很大!”“老师,我跳绳很厉害!”“老师,我查字典很快!”……德育处主任冉光介绍,只要不影响安全,全校所有学生均可凭自己擅长的项目,去申报冲击校园“吉尼斯”纪录。
“哪怕是煮面块、切土豆丝做得好,都行!”傅长波说,自信心是成就一生的基石,举办比赛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总有一方面很厉害,“每一个孩子,都是‘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举行校园“吉尼斯”比赛现场
(城口附中供图)
学生家长李福春回忆,2018年孩子秋季入学时,傅长波不仅为1024名学生亲手用毛笔写了录取通知书,还颇具创意地设计了走红毯的开学典礼。
典礼上,每一位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过红毯。在红毯尽头,孩子与父母深情拥抱、告别。将孩子的手交给班主任老师后,父母会在留言墙上为孩子写下祝福的话语……在场每位家长和孩子无不深深感受到傅校长对教育倾注的爱。
“之前经常都会有人问爸爸,为什么去城口?”在傅长波的儿子眼里,爸爸就像一头“犟牛”。
在儿子17岁生日、即将升高三的时候,傅长波用毛笔小楷给儿子写了一封长达30多页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