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2)
2.用于里寒证及寒凝疼痛证。本品辛甘大热,善入血分温通经脉,运行气血,消除瘀阻,又能散寒止痛,故为治寒凝诸痛之良药。对于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及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之证,本品能散寒止痛,可单用,如《圣惠方》以本品研末,酒煎服;也可与附子、干姜、高良姜等散寒止痛药或川芎、郁金、丹参等活血止痛药配伍。治风寒湿痹,或寒邪偏盛的痛痹,本品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祛风湿、补肝肾药配伍。治寒疝腹痛,本品也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乌药等温里散寒药,行气止痛药配伍。对于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或其他寒凝血瘀证,本品则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并能散寒止痛,宜与川芎、当归等活血祛瘀,温经散寒止痛药同用。
3.肉桂能温运阳气,有鼓舞气血生长的功能。若久病体虚,气血不足的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其与人参、当归等益气补血药配伍,能增加补气补血之功。若治气血虚寒,疮痈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本品散寒通阳,促进气血生长,有利于疮疡溃散和愈合,常与黄芪、当归等补气血药同用。
肉桂与附子比较:1、均可补火助阳,相须为用,附子能回阳救逆,肉桂次要;2、均可散寒止痛,广泛用于各种受寒的疼痛证,但附子可袪风湿止痛,肉桂长于入血分。
中药肉桂的用法用量
1~4.5g,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不可久煎,甚至不入汤剂,因其芳香挥发。
中药肉桂的使用注意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因入血分,动血;辛热,耗阴,故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忌用;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同用(十九畏)。十九畏提到的是官桂,此处肉桂也应注意。
上一页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页 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对你是否有帮助:
中药肉桂相关1.感觉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诊。
2.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欢迎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