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合法化如何率先在泰国“破冰”?(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中医合法化如何率先在泰国“破冰”?(2)

2019-03-06 02:04 作者:admin

  穿过车水马龙的曼谷唐人街,在道路的尽头可见一家香火缭绕、前庙堂后诊所的天华医院。作为泰国首家慈善医院,天华医院1903年由当地6位华人集资创办。百余年来,它不分种族、地位和区域,免费用中医中药为患者祛除病痛,惠及甚多民众。

  之后,泰京中华赠医所、泰国中医总会华佗慈善赠医所、广肇会馆创办的广肇医局等各种中医机构相继成立,经常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参加当地赈灾及抚恤工作,推动了当地中医的发展,也扩大了社会影响。

  慈善已成为泰国中医“标配”,新建的中医院亦将前辈精神代代传承。

  1995年7月,在泰国卫生部的支持下,泰国华侨慈善组织报德善堂创办了华侨中医院。因为长期做公益,华侨中医院的医生收入不高。尽管如此,华侨中医院依然初心不改,鼓励医生抽时间做义诊,引导更多泰国民众认识并接受中医。这也是中医药在海外拼搏前行的一个缩影。

  与泰医深度融合开拓本土化之路

  说起泰国的旅游手信,青草药膏必不可少,它和中国的风油精一样是家中常用品。青草药膏中含有薄荷、樟脑,这些成分在中药外用品中也很常见。

  中药、泰药有相通之处,将中医、泰医结合,兼收并蓄可谓是泰国中医本土化的一大体现。

  泰国中医师总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发介绍,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比较常见;但在泰国,法律禁止中医师开西药做手术,“我们就参考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将泰式按摩、泰草药融入治疗中,这种综合疗法让泰国人很受用”。

  不仅是医院,医学院校也在关注中医、泰医研究。

  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是泰国第一家设立中医专业的公立大学,校长苏玛丽接受专访时表示,该校一直积极与我国中医机构院校交流、合作。其中,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交流合作已经开展了10多年,双方完成了中药、泰药研究实验室的组建等工作。

  庄甲盛皇家大学替代医学院院长披·苏介绍,从2007年替代医学院中医专业设立至今已有12届毕业生,累计培养中医专业学生近千名;庄甲盛皇家大学附属中医门诊逐步发展壮大,开办10年来累计服务患者10万多人次。

  “海外的中医事业正迎来春天,泰国中医师要抓住机遇行动起来,让中医发展开启‘加速度’!我们正在联合泰医,共同推动中医、泰医进入泰国国家医保体系,让传统医学为更多泰国人的健康服务。”林丹乾呼吁。

  ■对话

  以“太极之手”助推中医合法化

  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泰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林丹乾:

  南方日报:泰国中医立法的过程是怎样的?

  林丹乾:泰国的中医立法起点比较高,一开始就是国家层面进行沟通。1997年5月29日,中泰两国卫生部在北京签署《泰王国卫生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医学科学和药品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奠定了两国医药交流的基础。

  2000年6月30日,泰国卫生部颁布《关于批准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规定》,正式承认中医为一门医学,确定了中医的合法地位。

  2012年,泰国卫生部专门成立了“中医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由中医师与卫生部官员担任。从此,泰国中医有了行医执照管理规范体系。

  2015年3月24日,泰国卫生部又传来喜讯:泰国中医师在泰国可以开诊所或医院。这彻底打破了原先的瓶颈,中医的春天到来了。

  南方日报:这期间有很多曲折吧?

  林丹乾:的确,泰国中医全面合法化并非一步到位。从2000年到2015年,我们也走过许多弯路,想过各种办法。虽然中医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认可,但现代医学西医在泰国还是占主流地位。泰国很多人患病,首选西医,当然,这也与医疗社会保险有一定的关系,看西医可由政府买单,看中医得自掏腰包。

  在此情况下,我们试图运用“太极之手”,在错综复杂的场域中为中医立法打造舆论环境、创造条件。比如持续开展义诊等慈善活动;在西医中宣传推广中医,免费开设针灸课程,撬动西医的固有思维;将泰医、中医结合,带动本土传统医学发展等。目前来看有一定成效,但很多地方还需要努力。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李劼 龚春辉 李卓 欧旭江 胡良光 泰国报道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