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热 冷思考(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健身 > 正文

健身热 冷思考(2)

2019-03-06 03:23 作者:admin

  天津目前有多少家健身房?记者登录大众点评网,输入“健身”二字,弹出984家“健身房”,985家“健身中心”和874家“健身工作室”(为方便表述,本文统称“健身房”)。三者相加总计2843家,数量是KTV的两倍、酒吧的三倍、影院的五倍还要多。细看点评,发现不少健身房有差评,有的还被点评为“已停业,别再骗人了。”

  记者进行本次调查采访的一个多月期间,几次外出购物、办事或其他采访结束后,尝试用百度地图随机搜索,都弹出一长串健身房,全部在附近几百米至一千米,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这种体验在河西、南开、津南等区都曾有过。

  在津南区微山路锦堂菜市场,记者搜出两家三百米内的健身房,探访发现,一个已关门停业,大字招牌还在楼顶,大门已上锁,里面已然搬空。这让记者想到投诉人的话,有的健身门店明明已停业,却还有很多“影子”存在:大众点评上的“好评”还在,百度搜索的结果还在,门前的招牌还在,网上的宣传网页还在。这令消费者对大众点评的数据产生质疑,2843家“健身房”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影子”?记者多方打探,没有得到答案。

  有的“影子健身房”更可怕。它压根没开业,就靠印制的宣传单、宣传卡片和网页上天花乱坠的宣传吸引消费者,大量卖卡,但开业遥遥无期。

  消费者手上的预付费卡还在,健身房兑现承诺的能力不在,每个影子健身房的存在,都成了消费者心头的痛。痛定思痛,消费者赵先生说:“监管层面欠缺,健身房开设门槛低,违法违约成本低,圈了大量消费者的钱,摊到每个人头上,又不至于倾家荡产,拖来拖去,拖得消费者没了脾气,最终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带坏了行业风气,败坏了企业信誉,破坏了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真该好好管管了?”

  2 经营不讲究 就只是卖卡

  在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探访健身房的过程中,记者遇到的情况大体相同,都是在前台被要求填写姓名和手机号码,然后被会籍顾问带进店,一边参观,一边被推销会员卡,记者均被告知一年卡多少钱,两年卡多少钱,年头越多越优惠,还有各种促销活动,需要抓住时机。

  “别看总价几千块,平均一天才几块钱。”在津南区一家健身房,身高接近一点九米的会籍顾问把记者扶上一台高大的椭圆机,一边做着运动,一边听他推销。记者发现,身材矮小的自己突然“高高在上”了起来,男会籍的笑脸就在自己身边,加上极具诱惑力的优惠幅度,如果不冷静,很容易被“洗脑”。

  在南开区苍穹道附近一个健身房,记者被直接带到一台所谓的人体测试仪上,脱了鞋和袜子,光脚站在金属底盘上,双手各握一个手柄,会籍顾问把电线插头插到插座上,按下开关,仪器微型显示屏上,一个卡通人图像便开始旋转。几分钟后,卡通人不转了,仪器自动打印出一个表格。会籍顾问说,这是记者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需要交费办卡才能提供,在办卡前,只能看一眼之后收回。记者看到,上面有很多指标,其中“健康评估”一栏写着84,会籍顾问用彩色水笔在上面画了个圈说,这个结果显示,被测试人必须马上开始运动健身,否则,那16分的危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想健身,就得办卡,一年卡多少钱,两年卡多少钱……

  有市民对本报热线称:“健身房为了卖卡,无所不用其极。”市民吴女士在逛街时被发传单:免费进店体验。进入附近一家健身房后发现上当了:“几个大男人围着你推销,那眼神厉害的,不办卡出不去。”

  还有的盯上老年人的钱包,用打折优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办两年甚至三年期的卡,后因种种原因不兑现,引发一系列问题……

  早在2012年试行的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规定,发卡企业应备案,记名卡不得设有效期,发卡企业应对预收资金严格管理,未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应退卡。然而,有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称,很少有健身企业遵守规定,预付费经营和管理混乱无序,大量资金沉淀在健身房账户上,给了他们圈钱跑路的机会。

  3 私教“很神秘” 能力跟不上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不断被强化请私教的概念。在浩尚健身富力桃园店,会籍顾问带记者在一个区域前止步,里面摆放的健身器材看上去更精致,也更神秘。会籍顾问说:“这是私教区,买了私教课才能进入。”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