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扶贫力度(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徐州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扶贫力度(2)

2019-03-06 06:10 作者:admin

  加快实施重大医疗健康项目。加快推进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创伤、胸痛、卒中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质子重离子医院项目。积极推进吴孟超院士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医学高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士专家联盟等“一站两中心一基地一联盟”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实施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以薄弱专科、县医院重点专科为重点,加强全科及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有关部署要求,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开放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卫生健康协调协作工作机制,全力提升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的医疗卫生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医疗技术辐射力。

  创新路径之4

  持续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进一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年内力争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遍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8项制度。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提高护理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狠抓三级查房、手术安全核对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范围进行综合评定。

  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推进省“平安示范医院”建设,持续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医院 争当人民满意医生”活动。实施医疗机构(医师)不良行为计分制,开展医疗机构综合信息社会公示、民营医疗机构诚信评价,推进诚信医疗建设。

  创新路径之5

  大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进一步规范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75元。开展电子健康档案核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签约居民开放使用。

  大力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社会动员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和院内救治体系“三大”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水平。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公共场所年投放AED不少于50台。

  持续开展综合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理念,不断提升“智慧卫监,信用监管”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及跟踪评价工作,对严于国家标准的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继续推行“互联网+”和“不见面”备案方式。

  创新路径之6

  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加大实施健康扶贫力度。在原20种大病的基础上,增加肝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等10个病种纳入专项救治范围。加强大病救助体系建设,落实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大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孕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90%的目标任务,为在园儿童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老年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全市老年护理院达到20所以上,全市至少有2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家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安宁疗护服务。

  加强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加强生育状况监测调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创新路径之7

  进一步彰显徐州中医药特色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