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惠及千万家(2)
同时,我市还在市中医院和15个县级中医院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针、艾灸、火罐、刮痧板、TDP神灯、熏洗床等中医设备,连续五年每年对1000余名基层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目前,在全市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96%、100%。
这些知名专家、首席医师,正在构建一个看得见、用得上的中医药人才矩阵,构建起健康石家庄的人才支撑。
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这已经被市委、市政府所持续关注。
在一系列现实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结合中央倡导的大健康理念,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努力打造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模式。
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在全省属于一项创新,而且成效明显。
其中的内容相当丰富,比如,推行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卫生健康部门专门编写了《3—6岁儿童中医治未病指导手册》,开展高血压中医药干预、流行性感冒中医药干预和小学生近视眼中医药干预等项目,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5.2%和63.7%。
同时,市内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134”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模式,201支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签订个性化中医药服务包人数达到5.85万。
“还有健康宣传模式,也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了中医药养生保健讲师团,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累计受益群众120余万人次。同时,在15所试点学校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健康水平提升。
健康石家庄,正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的光环下,勾勒出更加鲜活有力的图景。人们也必将在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丰富的健康路径中,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关怀,以及这一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带来的深刻体验和现实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