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卖食品要安全也要营养(2)
由于制作上的高盐高油、荤素搭配不合理以及配送时间长等原因,外卖食物的脂肪更多,膳食纤维更少,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长期食用,可能会因营养不均衡而带来健康问题。马冠生将外卖食物的营养健康风险总结为四类:
一是超重、肥胖。虽然通过互联网点外卖很方便,但由于外卖食品多高油高脂等,能量摄入难以控制,身体活动相应减少,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超重和肥胖。
二是血压升高。经常点外卖容易导致盐摄入过量,进而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三是血脂异常。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主要的成分有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与含磷脂类。如果血液中的脂质过多,有可能导致重度乳糜血。此时,血液在静置后因富含脂质,一端会变成乳白色,有可能出现媒体报道案例中所说的“猪油血”。
“但这并不是说吃外卖就一定会导致‘猪油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晓晖博士介绍,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当平衡打破时,就会引起血脂升高。
四是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经常点外卖有可能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3.消费者和餐饮企业须提高营养意识
在网络外卖的监管上,我国已制定《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但该法规主要针对的是网络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未提及营养健康问题。“外卖是没有法律责任来考虑营养均衡的,只要食品安全达标,不出事就可以了。”范志红说。
范志红认为,外卖提供者缺乏追求营养健康的动力。“为了市场,他们需要迎合消费者的胃口。而大部分消费者喜欢浓重的口味,喜欢比家里的东西更‘过瘾’的食物。”她说。
而且,外卖提供者为了控制成本,会降低食材的种类。范志红指出,食材品种越多,蔬菜比例越大,采购储藏的成本就会越高。蔬菜尤其不受欢迎,因为它们容易萎蔫、变黄、腐烂,食材损耗会额外增加成本。同样,相比于白米白面,杂粮做熟后在长时间的配送过程中,容易回生变硬,所以外卖里很少提供杂粮主食。
不过,这与消费者的营养意识不强也有关系。范志红曾与餐饮店老板讨论为何不做杂粮、蔬菜太少等问题,对方提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几个叫外卖的人要求他们必须做杂粮、加蔬菜。
消费者的营养意识需要提高,外卖提供者也需要提高在保障消费者营养健康方面的责任和能力。“外卖企业通常没有聘用营养师,从老板到员工都不懂营养,也很难合理搭配食材。”范志红指出,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餐饮企业必须聘用营养师,或者规定餐饮食物必须达到某个营养质量,但餐饮企业需要担当起更好地保重消费者健康的责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