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1个罕见病药品减征增值税 减轻患者用药(2)
除2018年新上市的4种药品(阿扎胞苷、安罗替尼、塞瑞替尼、伊沙佐米)无对比数据外,其余13种药品采购量约为156万(粒/片/支),比2017年同时段(61万粒/片/支)增加155.4%,即国家谈判后全国用药量是2017年同期的2.5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有大量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今年1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特别提到,2019年要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罕见病药价或下降 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从3月1日起,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罕见病药品税负降低之后,价格或将有所下降,“此前,药物的增值税税率是16%,存在一定负担,最终买单的还是患者,此次罕见病药品增值税税率下降,有可能引起药价降低。”
施正文称,我国有很多罕见病药品是进口的,此次国外的罕见病药品在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民众能够从中真正受益。“另外,本次还将4个原料药的增值税也降低了,这有利于国产罕见病药品的研制,降低了药材的成本,鼓励国内药企使用进口药材,自主生产研制我国的罕见病药品,促进国产药品的产业发展。”
多位受访罕见病公益组织负责人认为,增值税优惠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
罕见病公益机构病痛挑战基金会工作人员张皓宇告诉记者,首批享受增值税优惠的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应该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肿瘤等罕见病,对患者的减负作用也各有不同,对部分病种来说,负担有一定降低。
一位长期研究药品监管政策的专家表示,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非常多,比如研发费用、原料、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等,都要考虑在内。
在他看来,罕见病药品药价较高,关键是面临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罕见病患者数量少,罕见病药品研发费用和其他药品研发费用基本相当,但成本分担比较难,患者会感觉药价高。另一方面,罕见病药品比较难纳入医保,尤其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医保负担需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减税是减轻罕见病患者经济负担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还需要从别的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提供一个“政策包”。如药物研发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新药审评审批上市,应对罕见病药品审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同时,用合理、科学的渠道让罕见病药品纳入各级医保,尤其是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能力范围内更多纳入罕见病药品。此外,还可考虑利用产业政策,让罕见病药品生产商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国家层面已先后出台多项针对罕见病群体的新举措。例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鼓励罕见病用药研发,罕见病等特殊群体用药给予加快审评、优先审评。 新京报记者 许雯 潘亦纯
永续债会为商业银行扩宽资本补充渠道
“对商业银行,提高永续债发行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永续债、优先股、可转债是发行方面,引入投资者则是投资方面,此次国常会从发行和投资两个角度做出安排,较为全面。目前我国商业资本补充工具较少,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匮乏。银行迫切需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加大资本补充力度。
本次国常会提及的永续债,即为创新的资本补充工具。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12月26日宣布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2019年1月24日,央行宣布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1月25日,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成为我国首单银行永续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