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两次心跳骤停危在旦夕,体外膜氧合技术最(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患者两次心跳骤停危在旦夕,体外膜氧合技术最(2)

2019-03-08 12:10 作者:admin

正当我准备呼叫张小护赶紧给患者静推利尿剂、钙剂及高糖胰岛素之际,患者再次出现心跳骤停,病情再次急转直下,神志昏迷,瞳孔散大,点头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

“快!肾上腺素1mg静推,继续胸外按压,准备电除颤!”我指挥张小护。

“马上静推钙剂,推利尿,静滴高糖胰岛素,补碱.........”一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

终于,患者再一次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患者尿袋里一丁点尿量也没有,如果不尽快行血液净化(CRRT),命悬一线的患者恐难逃死神的魔掌……抢救室外我心情沉重地向家属反复交代病危。

这时其他检查也陆续到位:

心脏彩超提示心脏不大,左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心功能明显下降(EF:30%);

床旁心电图未见明显ST抬高改变;

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远超检查值上限;

升压药的量仍在逐渐加大,严重的低血压仍旧无法得到有效纠正,这无疑提示病人处于休克状态(心源性休克),病情岌岌可危,如处理不当,病人将随时迅速走向死亡!

“患者诊断明确,病情又如此危重,该如何有效地救治?”这是摆在我面前一大难题。

★★★★★★★

“若不考虑ECMO,她将必死无疑。”李主任听完我的病史汇报及抢救过程,做出和我料想中一致的治疗策略。

ECMO是体外膜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又称体外生命支持,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可同时提供循环联合呼吸辅助支持,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特别是ARDS、爆发性心肌炎等急危重症患者。

但本院从未开展过ECMO,只能求助于省城各大医院ICU ECMO技术团队。加上患者这样的危重度,根本没有转院的可能,只能在本院上机,甚至要在这里坚持到底。

李主任看了一眼我那难掩焦灼的神色,又瞅瞅已经用到很大剂量艰难地维持血压的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看了看呼吸机参数和监护仪生命征,在心里盘算着ECMO的可能性——血压是很低,血氧还不算很差,只要上CRRT稳住内环境,保证血压不再继续下降、血氧不恶化,或许有机会坚持到上ECMO。

我们向家属告知突如其来的危重病情、复杂多变的治疗和极其不乐观的预后。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谈话,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

是否能联系上外院ECMO技术团队?

是否有空余的ECMO机器及管路?

上机是否来得及?

上了机器是否能挽住病情像雪崩一样的颓势?

这些问题,全都是未知数,而所做的努力就像探险一样,做一步,看一看,没有回头路,也不能停在原地。

还有,被突发重病搞蒙的患者家属,是否能够理解所有问题?他们要面对的现实太过严峻:天价的医疗费用,渺茫的生存几率。

★★★★★★★

在反复交代病情后,多次确认家属理解病情和明确得到家属愿意积极全力抢救的决心,我们立即分工行动。

一人负责联系ECMO机器连同ECMO团队,一人负责完成各种穿刺及其他检查(上CRRT、超声评估),其他的人负责调整患者的状态:备血、测血气、维持血压、监测血氧、维持好内环境平衡........也许常人很难理解,这样一个的危重病人,需要的人力物力竟然超过几十个普通病人。

危重患者的治疗就是用尽一切能用的方法手段,先把生命征维持住,维持在悬崖状态,甚至会用很多的管路,上很多的机器,而病情要在悬崖状态维持多久,能维持多久,最终能不能离开危险的悬崖回到安全的地带,谁都不知道。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来ECMO技术团队!!!

幸运的是,我们使尽浑身解数而艰难维持的“悬崖状态”,终于等来了省城ECMO团队。

ECMO团队风驰电掣赶过来的途中,李主任早已和他们通了多次电话,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及化验等悉数告知,并特地建了微信群,实时发布最新病情,这样他们也能实时了解病情进展。

“张主任,太好啦,终于盼到您的团队到来,我们马上看看患者吧!”两个主任在一个简短的寒暄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在看到患者后,蔡主任亲自查看最新的检验结果和化验指标,并且和患者家属们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就立即启动ECMO救援:ECMO管路摆放,管路连接及预充,股静脉股动脉血管穿刺,植入ECMO管路,引血,调试血泵,调节流量........

ECMO成功地上机!

\

患者血氧慢慢改善,发绀、冰冷等症状也在慢慢缓解着。

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说

这一次危重患者的抢救,犹如一场生死赌注,每一个决策都关系赌局输赢,这样的赌局几乎每天在抢救室上演着。

这次我们侥幸地赌赢,其中艰辛及压力只有经历过才能深刻体会。然而,患者最终能否生存,后续还要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及困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