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之年丨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看好病人是我健康的强身剂,也是我坚持的动力(2)
传承中医药事业,关键还要搞好专业教育。这也是张伯礼现在的工作重心。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起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我给学生讲课时候经常提到,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因为你犯一次错误,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医生要擅于去悟,去思考,去总结。”
现在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是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当问到如何跟学生解释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张伯礼讲道,中医是包容的,学习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中医药一直在传承创新之中。也正如此才支持它几千年来学术常青、历久弥新,直到现在还富有生命力。
“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从心所欲’是心地要更宽广,不纠结”
《论语·为政》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张伯礼眼里,现在的他仍拥有着大好年华。“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不稀奇,健康长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张伯礼谈到他这个年龄的“从心之道”时认为,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不能放任自己。真正的“放任自己”是心地要更宽广,不纠结,不耿耿于怀。容人、容事,容自己。所以,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从而力所能及的给国家、给所从事的行业领域,提一些好的意见、建议,推动事业发展,更是他的追求,这个就是“不逾矩”。
2019年3月1日,张伯礼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药配伍复方治疗理论研究”启动会上认真做笔记。(央广网记者 张凯航 摄)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要努力”
采访接近尾声时,张伯礼对记者说,“你们年轻人,很辛苦,尤其在大城市打拼。但是一定要注意身体,要善于调理。很多老话要往心里去,比如春捂秋冻,粗茶淡饭”。当记者请教该怎样在事业上更成功时,张伯礼说,“就一点,有理想,更要有责任。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要努力。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有这种责任感的人是有动力的,有担当的。这比成不成功重要。但是相比于事业的成功,我其实更担心你们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就是这样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却有着青年人一般的抱负和活力,仿佛这种活力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沉寂。他总说,我现在做的就是我喜欢的。
就如张伯礼所期望的,“张大夫,张老师,我希望人们一直这么称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