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步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
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广东将携手港澳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为重点,打造内联外通、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广东还将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广东将携手港澳加强污染联防联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将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广东还将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葛长伟表示,《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分解为9个方面、共100条重点举措,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此外,省大湾区办还在研究制定我省推进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市各部门,加强督促协调,加快推进实施。
聚焦
我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高校达50所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透露,广东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我省落实中央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推出18项、35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举措,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高校达50所,港澳资医疗机构达48家。
随着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出台,如今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落户的创业团队达360多个,从业、就业人员接近4000人。同时,推进实施港澳居民居住证政策,目前全省已受理申领量超过9万张。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的创新发展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中科院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两大科学装置正式开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区域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近300项,粤港联合创新资助项目151个,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办法、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也相继出台。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责编:牛攀、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