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
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强化组织协调、风险预警,完善债权人委员会制度,有效防范企业担保链、资金链风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大案攻坚、“半拉子”工程治理,一批问题企业、问题项目、问题楼盘、问题工程得到有效处置。认真落实“八个一批”措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非洲猪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统筹做好社会稳定、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防范工作。
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坚持精准方略,聚焦脱贫质量,实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等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结对帮扶,巩固易地搬迁扶贫成效,持续改善重点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发展条件。年度减贫目标全面完成,12916人摆脱贫困,3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内黄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制定实施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全民治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标本兼治,科学管控,PM10、PM2.5年日均浓度完成年度目标,降幅均居全省第四位,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实现“两降一增”,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第一位。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堵污口、清污泥、治污水、净水质”专项清河行动,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和省、市流域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推进国土绿化,营造林1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9%。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等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四)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发展品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做好“四篇文章”,强化“四治”要求,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新增绿地1.14万亩,迎宾公园、CBD公园等8个大型公园建成开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6平方米。引岳入安二期、示范区中轴线生态水系等项目加快推进,第六水厂和第四水厂二期通水运行。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启动实施,仓巷街恢复历史风貌。开展城市“双修”,实施文峰大道中段、紫薇大道等示范街区整治工程,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区,拆除违建162.8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暖面积327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政道路整修、背街小巷整治、“两场一所”建设按期完成,城市的一些痛点、堵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制订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系列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业强。加快“四优四化”建设,粮食总产375万吨,新增高标准粮田16.3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8.6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集群收入突破360亿元。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促进农民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强农民保障能力,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高于城镇0.8个百分点。坚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促进农村美。89个村完成综合整治,2117个村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专项清理“大棚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93户,新建改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71个、综合文化中心1115个,建成“四好农村路”302公里。改造农村户用厕所36.2万户,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受到省政府表扬。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化改革强动能,扩大开放增优势,聚力创新促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释放。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以“放管服”改革为带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企业和群众关注的一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重大项目审批时间又压减一半,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间缩短至4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3万家。召开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制定实施“1+8”支持政策。国企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市人民医院成为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财税、价格、土地、环保、投融资、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