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
2019-03-09 07:23
作者:admin
毛宗福代表分析,全科人才缺乏、能力不足是首要原因。目前全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不到30万人,让他们留在基层医疗机构,还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其次是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误解,认为能治病才能保住健康,实际上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功能和大医院是不同的,病前预防、病后康复在基层医疗机构。最后,还有体制机制障碍,基层医疗机构在防治结合方面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和大医院一样,基层医疗机构维持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医保,靠治病来得到收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防治结合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应该和医保资金打通考核,只有整合“防病”与“治病”的经费,才能让基层医疗机构有动力做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如今,老年慢性病、孕产妇、儿童就医人群等日益增多,给大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致公党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委员表示,大医院处于就医“塔尖”,应该专注于服务疑难危重患者,而现实中80%的患者都涌到大医院,基层医疗资源往往被闲置。
章晓联委员认为,发挥基层作用,做实做细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关键。家庭医生提供防治结合服务,可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章晓联委员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认识、理解家庭医生,健全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平台的预约门诊、健康咨询、分诊、转诊及团队考核等功能,着力打造远程医疗平台。(人民日报记者 李红梅 林丽鹂 范昊天 辛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