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空军”狙击 中国中药股价为何仍坚挺?(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遭“空军”狙击 中国中药股价为何仍坚挺?(2)

2019-03-09 17:22 作者:admin

据悉,中国中药新任董事总经理王晓春曾于2007年将同济堂药业赴美国上市,但在2011年,该公司以大折让价格私有化,其后被中国中药以26.4亿元人民币收购全部股权,并获注入中国中药。

根据中国中药公告,中国中药于2013年10月完成收购同济堂,11月起开始综合同济堂的财务报表。也就是2014财政年度为合并同济堂及其附属公司财务报表后的首个完整财政年度。在完成收购同济堂前的2012年,中国中药的营业额、净利润以及毛利分别为12.68亿港元、2.07亿港元及6.93亿港元;2014年,中国中药经收购事项扩大后的营业额、净利润以及毛利分别为26.9亿港元、4.13亿港元及16.54亿港元。

按中国中药收购同济堂时披露的财务数据看,同济堂2010-2012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7.95%,若同济堂营收增速保持这个趋势,那2014年为中国中药所创造的营收大约是24亿港元,而2014年中国中药总营收为26.9亿港元,那除去同济堂后的中国中药原有业务只有约3亿港元的营收?

遭“空军”狙击,中国中药股价为何仍坚挺?

按同济堂销售营收占比算,2014年同济堂占中国中药业务销售虽然没有GMT所指的100%,但也高达90%。难道中国中药原业务在2014年里营收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12.68亿港元降至2014年的3亿元左右的营收?这根本不符合逻辑。或许是中国中药收购同济堂时所列的财务报表造假,以透过反向收购规避监管,达到美化同济堂业绩的目的?

而中国中药在回应GMT时称“同济堂占公司业务销售100%”实属荒谬,指公司于2014年年报中亦详细论述了同济堂业务对该公司2014年业绩的贡献。然而,纵观中国中药2014年年报,却没有同济堂业务具体贡献的相关财务数据,“得益于全面合并同济堂财务报表”一句是年报中常用句子。财华社为此以邮件形式咨询了中国中药投资者关系总监,但截止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财务状况可疑

国企与私营企业合作,会计方法通常比较激进。GMT报告认为,中国中药也不例外, 营运资本波动、成本资本化、以及进行多项收购,均令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并相信公司掩饰其实际财务状况。

报告发现,中国中药应收款项结余(包括应收账款及票据)渐趋不隐导致现金流大幅摆动。

遭“空军”狙击,中国中药股价为何仍坚挺?

中国中药的回应颇有看点:公司发现除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所引用的现金流量数字外,所有其他引述数字均与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资料有所出入。从2013年至今,该集团的经营现金流量及净溢利维持相似的上升趋势。

中国中药称,集团的大部分现金收入于下半年获得。集团通常会于农历新年前向供应链的上游机构及中草药供应商偿还款项,导致集团上半年至下半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出现波动。

除此之外,中国中药以“使用其错误理解的财务数据编制”“并无正确理解集团的财务资料”等理由一一回应了GMT 的所有指控。最后,中国中药称GMT的沽空报告包含不正确、不准确及具有误导性的资料及陈述,以及无根据的指控及不负责任的推测,并保留对 GMT 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结尾:综上所述,GMT的沽空报告并不完全具有说服力,中国中药的多数回击也有理有据,公司治理或有瑕疵,是需要消化并购带来的问题的,但中国中药中药饮片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且公司是配方颗粒行业的一把手,未来是相当可期的,这就是中国中药股价在遭狙击后没有被打压下来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中药市值超过250亿港元,ROE及总回报率等财务指标也有不错的表现,近年来的业绩稳定增长,这在香港市场上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相较于往年的港股100强中的上市公司有不少优势。那么,在2018年的港股100强名单的评选中,从未入围的中国中药能否有突破?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举行的「港股100强」将会揭晓。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