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不可“省人工”(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中药炮制不可“省人工”(2)

2019-03-10 08:28 作者:admin

  熟大黄,南方以酒蒸为主,北方以隔水加酒炖者居多。目前大多数中药饮片,特别是加热、加辅料等方法炮制的品种,各地炮制工艺不一,炮制时间相异,所用辅料也不尽相同,对于饮片质量判别存在很大差异。肖永庆说,饮片不可能实现全国统一的规范化生产工艺,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开展饮片地域性生产工艺的规范化研究,提升饮片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炮制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易控、专属的质量评价方法。以根茎类药材加工的饮片为例,按照传统的外观分类方法,应以片大为优。研究表明,现代评价标准中应用的“有效成分”在药材里主要分布在侧根和表皮。其结果是,片形小的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片形大的饮片。采用异地人工栽培药材加工成的饮片,在外形上要“优于”用道地药材生产的饮片,而其有效成分含量却大大低于道地饮片。根据饮片的外形、色泽、断面等传统经验鉴别方法,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能有效评判饮片质量优劣。

  “既不能单靠外形又不能简单以现有已知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肖永庆认为,评判标准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传统分级质量评价标准与现代科学质量内涵的协调统一。

  炮制加工不可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既可降低加工成本,又可保证来源,方便监管,有利于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有效的中药材

  齐村位于河北安国北15里,以加工、交易甘草而知名。在一位加工户的院子里,拖拉机上、棚子下面,都堆放着甘草,有红皮的也有黄皮的,粗细不等、长短不一。市场需要的所有规格等级,他们都能加工保证供货。黄芩村、沙参村、射干村……全国还有很多类似的中药饮片加工专业村。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密切相连,对某些中药材而言,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工界限,后来被人为地分离成独立的两段加工工艺。虽然方便了药材贮藏与长途运输,却忽略了药材品质形成的内在规律,割裂了药物品质形成的有机链条,弊端逐渐显露。长期以来,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并未作为单独环节被严格监管,成为目前中药材产业链条中最难监管的环节。

  肖永庆认为,中药材异地加工成饮片,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药材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变质损耗和成分流失,严重影响饮片的质量。不少中药可以直接在产地加工成饮片,有的可以鲜切后再干燥,有的可以干燥至适宜含水量再进行切制。例如,天麻不易润透,切制后片型差;苏木鲜药材不易干燥,干燥后难以切制,润制过程易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甘草鲜品易切制、性状好,干燥后纤维不易切断、性状差,润药易导致有效成分损失。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理事长任玉珍说,《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有产地加工的品种64种,如干姜、山药等,在药典标准来源项里均有相应趁鲜加工描述。中药材在产地直接加工成饮片,符合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产地“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因此,趁鲜加工的品种范围应逐步扩大。

  肖永庆认为,中药材源头加工是中药材品质保障的重中之重。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既可降低加工成本,又可保证来源,方便监管,有利于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有效的中药材。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