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信挨打可养生:致右眼失明 养生馆的工作人员说:没关系……(2)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年轻人对此并不热衷,但其父辈和祖辈的态度却常常相反,他们不仅十分关注,并且出于“热心”和“关爱”,还常常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发。
“对于这些养生类的知识,我都是当作骚扰信息来看,但是我妈妈不这样觉得,她每天都看类似的东西,也许和步入中年有关系吧。”北京某高校的在读学生王世杰告诉记者。
王世杰说,尽管他对这些所谓的养生文章不感兴趣,但是经常收到相关信息,大多都是长辈发来的。
何奔告诉记者,对于未经求证的信息,他不会转发。对于其他人转发的一些所谓养生文章,他大多置之不理,因为转发这些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人群。“如果是我父母转发的,我会求证一下这个知识,看其是否科学,避免他们上当受骗,也会提醒他们这些说法是错误的,别再转发”。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韩英也时常遇到类似情形。她的叔叔已经退休几年了,特别在意养生,每天都在微信群里转发一些关于养生的文章。最近,韩英的叔叔就转发了“一旦查出尿酸高,谨记三句话,喝好四种水”“16个健康警戒线全划出来了,寿命长短由它决定”“半夜容易醒的人,是这里堵住了”等文章。
“这些养生文章的说法是否真实,大多无从考证。”韩英说。
养生文章大多是广告
现在,群众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关注的重点由“吃得好”逐渐转向“吃得健康”,健康、养生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人们关注点的转移,也带火了养生市场。那么,养生类文章究竟有多火呢?新浪舆情披露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就有超过4万条有关养生的信息,其中微信和微博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那么,这些被广泛转发的所谓养生类文章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据调查,形形色色的养生类文章其实掺杂着不少水分:有的养生类文章其实是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制造的虚假养生学、有的养生类文章其实是推销保健品的广告。
记者随机挑选几篇关于养生的文章,试图查找文章中提及的专业期刊的文章,但几乎很难查到与之对应的来源文章。
对此,北京某医学院校的学生张磊告诉记者:“自媒体不是科研单位,一些养生类文章中出现的知识大多是引用其他文章或者其他自媒体引用过的,然后直接抄袭,只要能显得有依据就可以了,当然也有可能会断章取义。比如,一些公众号在写文章时只选择对其有利的那部分内容,所以很难查到对应文章。”
张磊告诉记者,他的很多朋友都创建有类似的科普类公众号,操作模式大多是找到几篇相关文章,略作改动,加上广告然后发布出去。
记者联系到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此类公号的小编,这一公众号由一家医疗机构创办,而日常打理维护是外包到这名小编所在的公司。当被问及如何写出看似“旁征博引”的养生文章时,这名小编说:“我们通过网络获取资料,然后进行加工,最后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合情合理就行,当然也会考虑真实性,不会误导读者。这也是客户给我们提的要求,对于发的主题和广告是有要求的,但是对具体内容不会提出意见,和医疗养生相关即可。”
原标题:女子信挨打可养生:致右眼失明 养生馆的工作人员说:没关系……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