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的卫生经济学:花小钱、省大钱(2)
李兆申表示,将防癌体检纳入医保,短期内感觉会挤占医保支出,但如果做的好实际上是在节约医保支出和为老百姓省医药费,从长远看是“花小钱、省大钱”的明智之举。“我们去年算了一笔账,比方说一个地区里面,如果有一个晚期胃癌病人,从诊断到去世平均花费的费用是20多万元,最终还无法使寿命延长。如果我们花10万元筛查出1例早期胃癌的话,那就能为地方节约10多万元,还能节约更多的卫生资源。”李兆申说道。
实际上,在防癌体检纳入医保方面,上海已有先行探索。2012年开始,上海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作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每年参加免费筛查的人数都在30万左右。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凡介绍,项目推行以来,大肠癌的早期率从12%提高到了53%,大部分的人在早期就接受诊治,也就不会影响今后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前面的筛查免费,后面的直肠镜纳入到医保支付范围,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李兆申称:“今年我希望将提案聚焦一些,从卫生经济学来看,我们能不能在消化道癌防治中,少投入就可以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而不是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费用。包括建议政府给一些基层贫困人群基本的医保支付来做筛查,这从长远来说,是节约钱而不是浪费钱。”
支持自主创新
通过科普推广防癌筛查后,如何满足患者“方便、舒适”检查的需求,成为推动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009年,由李兆申与安翰医疗技术合作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研制成功,成为全球首台用于临床的胶囊胃镜,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医学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胶囊胃镜对胃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与传统电子内镜一致,而检查舒适度明显高于传统电子内镜——受检者只要吞服一粒胶囊,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查。
“我们在体检中心做了很多体检,胶囊胃镜能有效发现早期胃癌。比方说,我们做了3000多例50岁以上没有任何症状的人群,1000人中能发现2例胃癌。这就解决了很多害怕做胃镜而延误诊断的特殊人群的需求。”
据李兆申介绍,目前胶囊胃镜仅在上海被纳入医保,大量有需求的百姓因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此项科技福利。
“将胶囊胃镜纳入医保,让患者自愿选择,在切实提高胃癌筛查效率,增进广大患者的医疗满意度的同时也可大量节省国家开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如果通过相应的政策,使我国胃早癌发现率提高到日本、韩国的平均水平,则我国每年降低晚期胃癌至少25万例,全国居民家庭每年少支出150 亿元,国家每年节省至少300 亿元。”李兆申说道。
近年来,中国大力鼓励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李兆申建议,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应纳入医保享受国民待遇。
“我们自己现在有了激动人心的好产品,更需要从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前景上前瞻,需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这些创新技术产品,如果民族品牌连中国市场都占有不了,何论占领国际市场呢?”李兆申说道。
李兆申表示,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技术驱动下的国产医疗设备,已经具备了从专业化的传统医院市场,向社区化、家庭化方向发展的成熟性。对于此类自主研发的国产医疗设备,更加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协调资源、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