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健康新闻

“焦作模式”医保 让市民看病有保障

“焦作模式”医保 让市民看病有保障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我市医保改革实行“两定制兜底线”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榜上有名,让“焦作模式”再一次叫响全国。

  回顾我市医保发展历程,不经意间已走过18个春秋——从城镇职工医保到城乡居民医保,从没有大额医疗保险到报销额度不断提高,从扩大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到“两定制兜底线”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我市的医保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不断完善,参保人员“看病贵”的问题大大缓解。而焦作医保改革工作也大踏步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医保改革 让职工看病更有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基本上是国家和用人单位自行管理、据实报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弊端逐步暴露出来:覆盖面窄,仅覆盖国有单位职工;经费没有稳定保障,普遍存在企业欠费、机关挂账的现象。”市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国家在总结江苏镇江、江西九江等地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我市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000年8月1日,我市职工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再享受公费医疗制度,而对那些效益不好、已经破产的企业职工来说,终于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制度的惠泽。

  18年来,职工医保各项待遇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最高限额提高至6万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额度上不封顶,解除了广大职工看病的后顾之忧;生育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也随之提升……

  作为首批享受上不封顶政策的市民、今年77岁的秦茂修感慨万千。

  “我原来的企业效益不好,医疗费很难报销,如果按照以前的政策,我恐怕活不到现在。”秦茂修说。原来,他患有肝肾综合征,在2004年还做了肝脏移植手术。

  “手术费花了40多万元,此外,每年我都要花十几万元看病吃药。正是因为单位为我缴纳了大额医保,给我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资金。”秦茂修说,“是医疗保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六个统一” 让医保实现全覆盖

  11月30日一早,家住解放区焦南街道中州社区、今年74岁的居民沈德容,到辖区中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在家门口看病方便了很多,在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之前,看病从来都是不报销的,一个小病花上几千元钱很正常。可自从参保后,看病方便了,花钱也少了。上次我来这住院,才花了几百元钱。”沈德容说。这就是医保改革给居民带来的好处。

  如果说,职工医保让广大职工看病有了保障,那么,2003年6月武陟县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新农合制度覆盖我市六县、2008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市城乡居民实现了全覆盖。

  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居民门诊统筹试点工作。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工作全面展开,参保城镇居民每年每人可以在门诊报销300元,有效减轻了参保居民的门诊费用负担,以前门诊看病全部自费的情况已成为历史。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新生儿参保政策,只要新生儿的母亲参加了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宝宝一出生即可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其母亲参保地享受医疗报销待遇。

  2017年,我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执行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遵循“待遇就高不就低”原则,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普通门诊、重大疾病、住院医疗(包括生育医疗、新生儿医疗)等多项医疗待遇均有所提高。

  这一系列工作,让我市居民医保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被称为“焦作模式”。

  脱贫攻坚 托底救助再创品牌

  这样的“焦作模式”还在继续中。

  “多亏了咱们焦作出台的‘两定制兜底线’政策,让我捡回了一条命。”谈起我市医保改革,家住中站区龙翔街道东张庄村、今年61岁的村民林继承激动不已。

以上内容来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保健网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邮箱:zhbjw@qq.com



联系我们

zhbjw@qq.com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