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中药”牙膏的大溃败(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第一支“中药”牙膏的大溃败(3)

2019-03-10 22:40 作者:admin

  回归主业,两面针早有过尝试。2013年,钟春彬接替公司原董事长马朝梅执掌两面针,两面针的核心业务开始回归到牙膏,推出售价59.9元高端新品的中药消痛牙膏,并请了张嘉译做代言人,在此之前,两面针已有六年不用代言人。在去年的热播电视剧《白鹿原》中,两面针还做了广告植入,不过没有趁热打铁。

  高端产品线对两面针整体帮助不大。国内牙膏市场格局逐步稳定,据AC尼尔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2016统计数据,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黑人(20.6%)、云南白药(17.8%)、佳洁士(11.1%)、高露洁(9.8%)、冷酸灵(5.8%),游离多年的了两面在两面针已经跌出前十,而同样走中药牙膏路线的云南白药市场份额比较稳固。两面针靠几款高端产品,难以冲破对手对市场的封锁。

  2。 重塑品牌与渠道

  快消品还是得打广告做营销,用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提升产品溢价。例如东阿阿胶就是营销提价的典型,云南白药也一样,2018上半年,云南白药销售费用18.91亿元,排名医药上市公司第11位,其中广告宣传费用为3.59亿;2017年,销售费用36.84亿元,排名医药上市公司第九位,其中广告宣传费6.89亿元。2016年,云南白药7.07亿元广告费,是当年所有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数额最大的。

  两面针官网显示两面针有13项发明专利,大多与中药牙膏相关,这就是它特的优势。因此,突出中医中药的品牌特色,打造中药功能型产品的市场策略是符合其发展实际情况的,当然套路需要换新。

  但两面针的销售费用2017年占营收比重为13.6%,在2008年则是18,7%,所占比重呈逐年减少趋势。两面针的问题是,打广告的钱从哪儿挤出来。万一钱花多了,中信证券的股票可能补不回来,想大投入赌一把,也得衡量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能否冲出趋于稳定的牙膏市场,风险也很大。

  3。 混改,股权融资

  砍业务、变卖固定资产的造血不可持续。定增是一个方向,两面针2014年,两面针就曾向大股东柳州产投非公开发行股票1 亿股,募集资金4.6 亿元,柳州产投持股比例从18.5%上升到现在的33.3%。等嗑完中信证券血瓶,两面针很可能再一次抱紧柳州产投的大腿,但现在的宏观环境,单个“地主家里有也没有余粮”呀。

  同为国企,两面针也可以像云南白药一样,在集团层面引入外部资源进行混改,注入新鲜血液。如果钱没法到位,两面针就要思考退路了,将非主营砍掉,整理优质业务,也能方面私有化。命好一点,可以像百丽一样,有个好的接盘归宿。再不济,总强于田七那样破产清盘后再另起炉灶。

  反正,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晚越不值钱。

  不过按当前进度,或许“一口好牙,两面针”这句10多年前的电视洗脑广告,只能伴随两面针牙膏的没落,活在历史的记忆当中了。

  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