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 共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3)
周少政: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加快生态产业化,立足涪陵的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依托涪陵榨菜集团、太极集团两大上市公司,培育壮大榨菜、中药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探索建立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武陵山大裂谷创5A和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提质,积极发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优势,唱响了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品菜的“四季歌”。
针对涪陵传统制造业大区、产业结构偏老偏重的实际,涪陵加快产业生态化,严格工业项目环境准入,完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大力创建国家“绿色工厂”,以创新为引领,在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以新能源智能汽车、页岩气装备、高精密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坚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黄玉林: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渝中区坚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沉心静气抓产业转型升级,把以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旅游、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聚力打造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朝天门中新合作示范园等服务业聚集区,实现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聚、产城融合发展。2018年全区第三产业占比达96.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渝中区将坚定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专业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业,加速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力以赴推动渝中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构建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现代产业体系
郑向东:我们将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创造“金山银山”。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我们不焦虑、不摇摆、不松劲,构建“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现代产业体系,以环保、文旅为基础,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建设,旅游收入增长38.2%,环保产业蓄势待发,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以智能产业为基础,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以生物医药为基础,大力推进重庆市大健康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集高层次研发机构人员、高水平代工厂、高效率流通营销渠道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李春奎: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加快建设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景区、当阳大峡谷3个5A级景区和一批4A级景区,全面贯通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立体游三峡”备受青睐。2018年巫山接待游客1598.8万人次。
同时,我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实施“低山种柑橘、中低山种脆李、高山种烤烟中药材干果”差异化发展。目前,脆李种植达22万亩,中药材种植20万亩,柑橘、核桃种植均达15万亩;收购烤烟12.6万担,烟农收入2亿元。巫山脆李2018年实现产值8.1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中华名果”等称号。
此外,我们探索生态康养新模式,着力打造三峡云端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突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高标准打造摩天岭、梨子坪、核桃坪等康养式旅游业态,启动建设三峡175文创园、三峡竹枝·南陵古道等体验式旅游业态。举办第三届长江三峡(巫山)国际越野赛、第二届当阳大峡谷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三峡院子、梦幻客栈等高端民宿投入运营,建设特色风情小城镇、最美乡村旅游度假村、人居环境示范片,打造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省市联动》》
同饮一江水 共话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