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药文化提升至国家战略 让中国人享有全世(3)
人吃五谷杂粮,病症也五花八门,要想成为一代名医难度比较大。蔡昌晋父亲担心他会半途而废,临终前专门把他叫到床前反复叮嘱,希望他能潜心钻研祖国医学,服务人民,造福人类。这也更加坚定了蔡昌晋从医为民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学习掌握更多的治病技术,还专门拜海灯法师为师学习少林按摩术。法师知道他学习少林按摩主要是为百姓治病时,破例教授了少林按摩术,还让他抄下了一本《少林医术》,至今还珍藏着一帧海灯法师离开重华时送给蔡昌晋的照片。
后来,蔡昌晋充分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少林按摩术为病人医治,并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终于成为一名专业的执业医师,开办了自己的医院。50余年来,正是这份为中医事业献身的热血和吃苦肯干的精神,他把中西融为一体,把中国五千年的中医文化重新发扬光大,用千千万万患者的疗效撑起了中医的旗帜。他内心深处民族精神及民族魂则让他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伟大发明源于热爱与实践
高尚医德高超艺术推动中华传统医学发展
研创蔡氏穴位注射疗法是蔡昌晋的壮举,是他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人的重要原因。这项重大发明的开端,是由一个病例引起的。
1972年6月的一天,12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伍志强,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向他求治。当时伍志强小腿肌肉萎缩,左手扶着左膝挪动前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天真可爱孩子被疾病折磨了10个春秋。当时,伍志强的父亲说:“这孩子10年来跑过无数医院,吃过中药、西药,做过按摩、针灸、埋线治疗,都不见好转,孩子一天天长大,左腿反而越来越短,听说蔡医生技术好,就前来求救!”
蔡昌晋说:“为患者治病是医生的天职。看到伍志强挪动脚步的痛苦表情,以及父母亲为孩子的无私付出,就是有再大的困难我也要想办法治好孩子的病。”既然药物、针灸、按摩、埋线都没有效果,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他曾在某部队医院编印的《新针疗法》中,看到过“穴位注射”新疗法,当时就想能不能用穴位注射疗法,让药物通过经络的传递直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再辅之以按摩等方法?于是,他就开始了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
穴位注射他从未见过,更别说应用了。于是蔡昌晋走遍了成都各大医院,想通过挂号就诊去“偷经学艺”,结果大失所望,医院的同志说“穴位注射我们也没搞过”。但为了掌握这种新的治疗方法,他只好在自己身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在有关穴位进针、推进药剂,体验胀麻感、疼痛感的强弱,摸索有关药剂的选择、配方等,可以说是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药物“折磨”。
通过几个月的治疗,伍志强终于挺直了身躯,永远告别了艰难的挪步岁月,快乐地走进学校,并且第一次登上了峨眉山。
这就是蔡氏穴位注射疗法的雏形。后来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病症的出现,直接促使蔡昌晋走上医学创新之路。
结合自己数十年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他终于开创了一套以中医经络学、西医的血液微循环和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密切结合以人体五脏相对应的穴位,与任、督二脉为中心,以脏腑经络为通路组成的一个新的脏腑经络微循环系统,简称“蔡氏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穴位注射法”。这套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头将不同药物直接注射进相应穴位,对患者进行治疗。
多年来,他治愈的病例不计其数。对他本人以及“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后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数国家高科技科学家领军人物之一、原电子科技大学院长、博士生导师杨邦朝教授。
杨邦朝教授常年带领科研团队奋战在科研一线,全国各地奔波,一年365天有100多天在飞机上度过。因为过于劳累,2012年元月,他出现心慌、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减退、面色晦暗、四肢无力等症状。
杨教授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感动着蔡昌晋,同时也感染了他。杨教授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他后,蔡昌晋采用“蔡氏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配合静脉放血及输液和调理五脏的中药粉剂对其实施了“四维一体”的治疗,很快使杨教授的心慌头晕症状消失,视力恢复,面色红润、精神容光焕发,不久便康复并回到了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