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卖身”妖股全通教育,背后一个资本迷局(2)
凭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企业家的人物传记描写,吴晓波终于成为中国最富盛名的财经作家。但这些年,他的作家身份已经渐渐被弱化,商人的头衔正在发光发热。
事实上,这一次也不是吴晓波首次参与资本运作。
2015年4月,上市公司皖新传媒(601801)先后共耗费1.57亿元投资吴晓波创立的蓝狮子,占股45%,成为最大的股东,也是实际控制人,交易完成后,吴晓波30.92%的股份退居第二大股东。
随后当年11月份,蓝狮子传媒顺利挂牌新三板。
值得注意的是,为成功登陆新三板,吴晓波频道是被装入蓝狮子,成为后者营收的重点。不过挂牌一年后,吴晓波频道被剥离,并单独寻求融资,这才有了目前全通教育收购的局面。
此外吴晓波本人也涉及投资。他发起的文化投资基金投出了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喜马拉雅、一条、等内容创业项目。
“妖股”全通教育
而说到全通教育,绝大多数股民应该记忆犹新。当时还出了个段子,专门用于全通教育的。
“全通教育,就是把投资者全都统统教育一遍。”
2015年股灾前,这是一只曾经打败过贵州茅台(600519)、中国船舶(600150)等高价股的神奇股票。
作为曾经的两市第一高价股,全通教育上市后16个月股价曾达到467元/股(复权后99.931元),力压茅台(600519),市值最高点曾达到 535 亿元。
截止上一个交易日,全通教育报7.22元/股,这里有高送转的因素,然而也并不影响全通教育的股价从2015年高位至今已经缩水 93%,市值蒸发超 500 亿。
全通教育涨到两市第一股也是趁着互联网+的东风以及多起并购案的出现,但缺乏基本面的支撑,所有被游资、概念、题材炒作吹起来的妖股最终都要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全通教育跌落神坛后一熊熊三年,从两市第一高价股变身两市跌幅名列前茅的股票。
而近期属于全通教育的大事件还包括业绩洗澡。
2月20日,全通教育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18年全通教育实现营业总收入8.33亿元,同比下降19.17%;净亏损6.21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629.16万元,同比下降1037.51%。
根据公告,2018年,全通教育净亏损6.21亿元,出现亏损主要是以商誉减值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所致,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并购的子公司进行了初步商誉减值测试,初步估算商誉减值金额为6.43亿元。
没有并购就没有商誉,全通教育自2015年以来四年间,全通教育共涉及20起并购,而最近的并购案“步履不停”则被认为是全通教育支柱业务“校讯通”业务发展受阻首先所致。
根据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通教育商誉为13.9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51.27%。
至于全通教育的主业与杭州巴九灵是否能够无缝拼接,这笔交易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最终还是要看监管层的决策。只是从此前上市公司的两起收购自媒体案件都失败了来看,这笔交易估计也不会太顺利。
自媒体的核心资产还在于人,而非媒体平台本身。
你能想象吴晓波频道没有吴晓波吗?
当然,全通教育一旦成功入股杭州巴九灵,核心团队要不要出走至少目前还是不确定的事,唯一确定的是,这笔交易起码并非借壳上市,毕竟证监会早有规定“明确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借壳上市,进一步突出创业板支持创业创新、优胜劣汰的功能定位。”
对于这笔重组,市场上早已议论纷纷,小财女就在微博上搜索“全通教育”几个字,得出来的内容如下:
还有人说:全通教育当年股灾从股价400多,跌到现在7块多,虽然有高送转的因素,但跌幅超过80%,是两市最惨的股票,目前这只教育股还在折腾,各种乱收购,还跟华为签5G协议,真能炒作! 唯一的安慰是,上次全通教育开启收购,A股迎来了大牛市。这次难道掐准了牛市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