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行动”后,保健品行业会更好吗?(2)
1月8日起,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等12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保健”市场专项整治。短短20天,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累计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会销场所346家,检查保健类店铺1051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 关闭网站、公众号2个。全省共立案50件,结案15件,罚没款240.34万元,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18万元。
作为直销企业大省,1月16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广东省直销企业约谈告诫会,采用集体约谈的方式,对注册地在广东省内的直销企业和获批广东直销区域许可的直销企业广东分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提醒告诫。
广州一位直销企业相关负责人曾透露,(行动开始后)各级政府都在明察暗访,最近都有监管人员到该公司的工厂、店铺检查,监管人员还到各地进行各种飞行检查。多家保健品企业都在对旗下营销人员的言行规范和约束进行自查自纠。
据张茅透露,截至3月1日,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气会,除了通报一些阶段性成果外,会上还公布了查处的14个典型案例,涉及利用会议销售等模式进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宣传,违反保健食品相关管理规定,以“保健”为名开展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虚假宣传及传销行为等多个违法行为。
通气会的前一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在京共同召开直销企业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全国91家直销企业的高管悉数到场,未有一家缺席。
直销为何成了投诉重灾区?
2005年,雅芳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直销产业在中国合法化发展了十余年。在这之前,中国的直销都叫传销。南京大学中国直销研究中心副主任董伊人告诉《新民周刊》,在国外,直销和传销的英文单词都是direct selling,传销本来的意思,是通过口传的方式促进销售(跳过中间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性质。
但在国内,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外的直销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本地的企业看到商机也都纷纷效仿,直销制度的变种——“老鼠会”,开始大行其道。对这一模式来说,产品和服务已经并不重要,如何“拉人头”发展下家才是王道。1994年,以“老鼠会”手段传销珠宝饰品的红安聚富东窗事发;1997年,以兴田、爽安康为代表的企业大打“传销赚钱”的口号洗脑民众,加之大批非法传销公司推行老鼠会制度,非法传销太过猖獗——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一律立即停止传销经营活动”,传销企业一夜入冬。
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出台。相关条例的出台为直销行业提供了行为规范,然而,直销公司的问题发生率,似乎仍有些偏高。
根据原国家工商总局官网于2017年11月公布的《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课题调研报告》,对直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的调查中,监管部门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虚假宣传、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从事传销活动”,违法行为发生比例分别是88.9%、50%、44.4%。其中,大批直销公司从事“保健”业务,占比接近九成——
根据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发布的《2017年度直销企业发展及监管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的直销市场中,化妆品占所有直销产品的75.38%,保健食品占16.11%。直销产品种类少、产品集中、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
为什么直销在这两个行业扎堆?有专家认为,化妆品与保健品有两个共同特点:都是心理消费、毛利率都极其高。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适合直销销售,企业多宣传效果,容易获取暴利。
而直销行业之所以乱象频出,董伊人向《新民周刊》道出了他的分析:一方面是目前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对直销的界定与国际上并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内部不规范发展。
在国内,直销和传销的“行为特征”明确:1.直销是合法经营行为,以“单层次”为主要特征;2.传销是非法经营行为,以“拉人头”、“入门费”、“多层次”、“团队计酬”为主要特征。“但在国外,多层次直销是国际直销企业通行的做法,如果这种方式被禁止,直销对企业和直销人员就失去了吸引力,几乎没有一家直销企业会为了单层次直销而申请牌照。”
(直销牌照成为给部分企业传销的合法外衣。 漫画/崔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