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深海救援潜水队:地球上离死亡最近的职业(5)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走近深海救援潜水队:地球上离死亡最近的职业(5)

2019-03-21 18:45 作者:admin

  潜水队的队长胡建参加过300米“饱和潜水”,他记得每次跨过从卧室到洗漱间的那道门。都是个艰难的过程。“抬腿、伸腿、迈腿,就像慢动作。”一个月下来,“胯部疼得厉害”。

  吸入大量的氦气后,人声会变得像动画片里的“唐老鸭”。与外界团队交流时,需要通过特制的“翻译机”。

  有次一个替补潜水员进入舱室,队员们七嘴八舌地跟他说话。过了一会儿,这名新进来的潜水员告诉他们,自己几乎没有听懂一句话,“感觉就像一群鸭子对着自己叫”。

  事实上,对饱和潜水员来说,每次从潜水钟进入生活舱时,都像上战场一样,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没有纰漏。两个舱门对接时要严丝合缝,如果出现任何缝隙,就可能会让整个舱室瞬间爆炸,“和科幻电影里飞船对接失败后的结局没什么两样”。

  就连上厕所都要小心翼翼,抽水马桶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才能使用,否则就容易出现可怕的后果。

  饱和作业结束后,潜水员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减压过程,300米饱和潜水需要10天的减压。当他们走出减压舱时,伴随着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就像刚从孤独、疲惫和烦躁的状态中释放一样。

  5

  上海打捞局潜水员基地坐落在黄浦江边,由一处小码头、一个小院和一栋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二层小楼组成。几十年来,很多人来到这里,也有很多人从这里出走。

  每个进入潜水队的人都有各自的原因,但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有相同的理由。

  一个队里的“老潜水”在小时候就“整个夏天都泡在水里”,他还记得一个猛子扎到到河底摸河蚌时的感觉。下学后他就跟着村里人干起了打捞,一路从家门口的那条大河,捞到长江。现在,他说自己这辈子都离不开水,“隔段时间不下水就浑身难受”。

  打捞局今年新招聘的学员里,有一个跟着潜水队在甲板上干了10年的水手。他在32岁的年龄,放弃水手长的职位和收入,顶着家人压力报名参加潜水队,决定一切从头开始。他说在海上10年,想看看水下什么样子。“觉得潜水员很帅、很牛”,自己也想拥有那份荣耀。

  一个曾经“玩”旅游潜水的新学员,加入潜水队,是想要“去更深的地方,探索更多未知”。

  而离开的人,大多都是因为无法适应这份工作的状态和节奏。队里的潜水员,每年至少有200天在“海上”或“水下”。繁忙时,这个数字经常会超过300天。

  王佩育曾在儿子10岁生日时,订好了酒店,通知了亲戚,结果在前一天晚上接到需要马上出发的任务。自己的50岁大寿,则是在东海的惊涛骇浪中度过。

  一个年轻的潜水员,出海前新婚不久的妻子还在怀孕待产,两个月上岸后,孩子已经出生。

  近些年,潜水队的工作量忽然与油价关联了起来。油价上升时,海上油气田开工多,需要潜水员下海维护设备,队里接到的工程就会比往常密集。

  王佩育曾去过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的海底作业,他看到当年海底开裂的地方被水泥填充,就像一块块疤痕。

  从2014年开始,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直线下跌到每桶不到30美元。很多海上油田关闭部分钻井,潜水队接到的工程也少了很多。

  长期远离陆地的生活,让荆长宁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同龄人的节奏。每次休假在家,身边人谈论的都是加薪升职,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让他感到厌烦。只要戴上潜水头盔,水面逐渐没过头顶,世界瞬间就变得清净,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和耳机里传出的“嗞嗞”电流声,“再也不用想外界那些鸡毛蒜皮的杂事”。

  在潜水队仓库里,整齐码放着几个“应急设备箱”,里面有全套的救援设备,可以随时运达灾难现场。每次看到水上发生灾难的新闻,荆长宁和队友们就会做好准备,他们清楚,自己又要出发了。

  管理仓库的师傅在基地工作了几十年,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潜水员,他说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就是“国宝”,只是太少人听说过他们。(杨海)

走近深海救援潜水队:地球上离死亡最近的职业

[ 责编:程奕茹 ]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