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才援疆:从“输血供氧”到“造血制氧”(3)
10月31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江苏省援疆医生在克州累计接诊2.1万人次,完成手术220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协调专家来疆讲学、开展技术指导35场次。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的木匠尼扎木江·依马木是江苏省医疗卫生援疆的受益者之一。
今年3月17日,尼扎木江·依马木干活时不慎被木头从腹部斜插入体内,大量出血,病情十分危急。
江苏援疆医生与州医院医生立刻为他实施手术,经过5个小时抢救,尼扎木江·依马木脱离生命危险,转危为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已有115名援疆专家来克州进行医疗援疆,通过“传帮带”手把手带教,培养骨干力量,增强克州医院医师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地推动克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江苏省援疆指挥部结合克州实际,研究制定医疗人才“组团式”《工作规划(2017—2027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文件,以克州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整合多方资源,科学系统地推动组团医疗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同时,还建立“以院包科”制度,江苏省8家医院与克州人民医院9个临床科室结成对子,20名江苏援疆医生与46名当地医生结成师徒对子,共同申报各级科研项目16项,带动本地医务人员自主申报10项。
当前,江苏省医疗援疆方面还推出了“润心计划”,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到克州人民医院为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已成功开展13期120余台手术。
下一步,江苏省将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受援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项目实施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努力帮助受援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增加卫生投入、增强造血功能、加强智力援助、促进交往交融等方式,不断开创江苏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的新局面。
河北援疆:从“引智”到“育人”
□新疆经济报记者张瑞麟
今年对于在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工作的王玮来说,是收获颇多的一年。
“河北省的援疆专家们亲自来医院指导我们对病灶的识别,让我们受益匪浅。”王玮说。
河北省援助巴州,通过学术讲座、交流的方式,帮助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成长。
援疆不仅仅是在“硬件”上给予支持,更是通过“软件”输出增强受援地自身的“造血”能力,从“引智”到“育人”,为了加强受援地的人才培养工作,河北省医疗人才援疆由零星选派、单兵作战转变为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通过面对面帮教、手把手指导,致力于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
按照“布局统筹、跨县整合、交叉覆盖、应急联动”的总体思路,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医疗人才“省
域组团”统一指挥调度平台、义诊服务“八走进”等为抓手,打造医疗援疆人才“省域组团”新模式。
该平台是强化受援地“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平台储备了河北省和巴州两地医疗人才专家的资料,通过平台形成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医疗人才调度机制,真正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动”。
据了解,河北省医疗人才“省域组团”援疆工作开展以来,119名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临床实践扎实的医疗援疆专家赴巴州各县市乡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各团场开展联席巡诊、义诊服务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援疆干部人才,始终聚焦医疗卫生援疆,探索多种方式培养当地骨干人才,有效提高了巴州各级医疗机构教学、诊疗和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援疆医疗人才与受援单位医疗人才结“师徒”对子169对,帮带提升当地人才461名。举办专题业务讲座、学术讲座、全英文讲座等180余次,开展疑难病症专题培训60余场次,协调90名受援地医疗人才赴内地进修、学习、培训,协调专家赴巴州讲学、开展技术指导21场次,帮助当地医疗人才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