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皇帝宴客竟然靠“众筹”(2)
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七十多岁的张东官腿脚已不灵便,乾隆皇帝恩准他乘马随行。行至苏州灵岩寺行宫,乾隆皇帝经和珅、福隆安向苏州织造下旨:“膳房做膳、苏州厨役张东官,因他年迈,腰腿疼痛,不能随往应艺矣。万岁爷驾幸到苏州之日,就让张东官家去,不用随往杭州。回銮之日,亦不必叫张东官随往京去。”张东官功成身退。
乾隆爷赐名的“苏造肉”
苏州官府菜到底怎么做?口味到底是如何的百吃不腻?张东官是凭着什么样的菜品口味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从下面这道“苏造肉”的做法口味,我们倒是可以一窥之妙。
张东官以苏州菜为根基改良清宫御膳,为乾隆皇帝御膳添加了很多新式菜肴,苏造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张东官的这道苏造肉,用老汤加丁香、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调出秘制汤汁,将上好猪五花肉置于汤中,慢火煨制而成。其汤色红亮厚重,猪五花肉肥肉香甜软糯而不油腻,瘦肉酥烂入味而不发柴,汤头鲜美又不油腻,整道菜醇厚奇香。九种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以不同的量配制,一年四季食用皆宜。开始这道菜并没有名字,是乾隆皇帝御赐“苏造肉”之名。
【皇家大宴】
国宴到底都吃些啥?
清代皇帝的宴会,包括他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宴请其臣下的国宴,以及他以一家之长的身份宴请家人的家宴。同时举行国宴与家宴的时间节点只有元旦这一节日,而在除夕要单独举办家宴,万寿节、皇帝大婚等,亦需单独举行国宴。
清代国宴包括满席、汉席,分立而行。在太和殿前举行的国宴,一定是满席;在宫外,比如皇帝临雍讲学后赐宴讲官,则用汉席。满席又分为头等席、二等席,直到六等席,实际是六个等级;汉席则分为头等席、二等席、三等席以及上席、中席,实际是五个等级。
那么,国宴到底要吃啥呢?下面我们看看清代元旦太和殿四等满席菜谱:
每席(即每张宴桌)包括:四色印子四盘(每盘四十个,每个重一两);四色馅白皮方酥四盘(每盘四十个,每个重九钱);四色白皮厚夹馅四盘(每盘四十个,每个重九钱);鸡蛋印子一盘(计四十个,每个重九钱);蜜印子一盘(计四十个,每个重一两);合圆例饽饽二盘(每盘三十个,每个重一两二钱);福禄马四碗(每碗四两);鸳鸯瓜子四盘(每盘一斤八两);红白馓枝(子)三盘(每盘四斤八两)。干果十二盘(龙眼、荔枝、干葡萄、桃仁、榛仁、冰糖、八宝糖、大缠、青梅、栗子、红枣、晒枣)。鲜果六盘,分别是苹果七个、黄梨七个、红梨七个、棠梨八个、波梨八个、鲜葡萄十二两,还包括一碟盐。共计点心十八盘、瓜子四盘、馓子三盘、福禄马四碗、干果十二盘、鲜果六盘、盐一碟。另有小猪肉一盘、鹅肉一盘、羊肉一方(块)。
食谱都是家常,并不诱人,但分量却是十足。
什么?皇帝宴客靠众筹
不过,清朝太和殿国宴的费用并非全部由国库负担,而是由有爵位的王公分担,只有皇帝所用御膳桌上的宴品由内务府备办。按规定,除了饽饽宴的点心等由光禄寺备办外,酒席宴需用的羊百只、酒百瓶,需由王公们按规定进献,如果当时的王公数较少,进献的羊与酒不达标,再由光禄寺负责增备。
王公们进献的席面包括宴席上要吃的羊和喝的酒。以亲王为例:每人进八席,郡王五席,均进羊三只、酒三瓶;贝勒进三席,贝子二席,均进羊二只、酒二瓶;入八分公进一席,羊一只、酒一瓶。(羊都是大蒙古羊,酒是每瓶十斤);亲王进献的大席所用的餐具为银餐具,具体数目为:银盘碗四十五件、盛羊肉大银方一件、盛盐银碟一件。随席七桌,随席所用的餐具为铜餐具,具体数目为:每桌铜盘碗四十五件、大铜方一件、小铜碟一件。郡王、贝勒等则是按制递减。
此外,还有随席七桌,随席所用的餐具为铜餐具,具体数目为:每桌铜盘碗四十五件、大铜方一件、小铜碟一件。郡王每人进献五席,其中大席一桌,随席四桌,每桌的餐具种类、数目均与亲王所献相同。
清朝皇帝让王公们出资备办酒席,是在用意深厚,意在向他们宣告:大清王朝不是我皇帝一人的,也有你们的份儿!你们要与我同心同德,巩固江山。这对于王公们而言,也增强了他们维系皇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皇帝野餐】
烧烤、鱼鲜 皇帝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