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薛忆沩:作家需从整个人类文明里吸收营养(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专访薛忆沩:作家需从整个人类文明里吸收营养(3)

2019-03-30 05:26 作者:admin

  超越性的创造者必须具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超大视野。因此,哲学、史学和科学对他(她)都是起码的精神储备。也就是说他(她)应该从整个人类文明里吸收营养。或者借用布罗茨基关于曼德尔施塔姆著名随笔的题目,他(她)应该是一个“文明的孩子”。

  李静:你谈到对英语的阅读和书写让你更体会到现代汉语之美与精确,为什么?

  薛忆沩:在2008年前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对母语的感觉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当时我正在为《南方周末》等报刊写作读书专栏。写着写着,我意识到自己的语感已经大不相同。比如以往我像很多有识之士一样,对汉语的逻辑表达和细节处理能力没有信心,但是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思维和情感的特殊力度有可能会帮助汉语释放逻辑表达和细节处理的潜能。至于这种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我并不是非常清楚。是的,它也许得益于我那些年与英语的密切关系。可这又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我与英语的密切,会损害我与法语的关系,却会促进我与汉语的关系?对语言的感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远离汉语的中心那么久之后居然会对汉语的美妙和精确产生认知上的飞跃。这飞跃不仅激起了我重写自己作品的狂热,还引发了我创作的高潮。乔姆斯基将语言分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认为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是相通的。这也许可以部分地解释我通过英语而迂回深入到汉语腹地的神奇经历。但是,整个认知过程应该有更复杂的机理。这复杂的机理也许是一个永远都无法揭开的谜。不过毫无疑问,在“不惑”之年对母语感知的飞跃是我自己三十年文学道路上的奇迹和万幸。

+1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