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爱情,最终死在了产房门口(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我们的爱情,最终死在了产房门口(3)

2019-03-30 07:00 作者:admin

我们的爱情,最终死在了产房门口


丈夫表达自己的育儿观点 / 《有话非要说》

关心妻子感受,把育儿当成必要责任,而非夸耀“好老公”“好爸爸”的资本,这样的丈夫的确很有担当。

武志红的《巨婴国》有句话,“理想的家庭结构中,夫妻关系是定海神针。即,夫妻关系在一个家庭中排第一位,而亲子关系要列第二位。”

丈夫理解妻子,其实也是对孩子的良好教育。

更别谈育儿本身,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最直接形式。

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兰姆(Michael E. Lamb)曾提出衡量父职(father involvement)的3个指标

1.?互动程度(interaction),也就是父亲和孩子的直接互动程度,语言、照料、游戏这些都算在内;

2.?可及程度(accessibility/availability),父亲对孩子来说是能“够得到”的。在孩子需要父亲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回应和支持;

3.?尽责程度(responsibility),是说父亲在养育孩子时,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孩子成长所需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其他各种无形资源。

有多少父亲敢自信地说“我完全称职”呢?

很多父亲对“责任”的理解,恐怕只停留在第3项,物质资源的满足。

至于是否曾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回应ta对世界的好奇,在ta软弱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ta遇到麻烦时教给他处理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几乎是奢侈。

影片《迦百农》中的12岁男孩 Zain,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原因听起来很荒唐:因为父母生了自己。

但看过电影,才理解这“荒唐”背后的五味杂陈。

我们的爱情,最终死在了产房门口


纳迪·拉巴基导演电影《迦百农》

Zain 家境贫苦,父母却一连生下7个孩子。

他作为长子,从小就要外出挣钱,还要替父母照顾妹妹。

出生开始,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更别谈教育、健康和爱。

我们的爱情,最终死在了产房门口


正如作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那句颇为经典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其实,育儿即育己。

参与孩子人生的喜怒哀乐,跟伴侣一起解决大事小情,也是自己的成长。

为人父母是场持久战,与其孤军奋战,倒不如并肩作战。

查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网易公开课(open163)一个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