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如为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入后夹管30分钟。术后48—72小时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管时,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近咽喉部时迅速拔出。健康教育2、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及时更换胶布,记录插入深度。管饲时取半卧位。管饲前后用温水20ML注入,保持管道通畅。从解剖角度,肾动脉狭窄>70%为重度狭窄,具备介入的解剖指征;狭窄50%~70% 系临界狭窄,血液动力学检测有意义时才考虑介入治疗。支架辅助栓塞能确保致密栓塞,降低复发率,拟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所谓微导管“回头望月”塑形技术是指在体外将微导管呈弓背送入Y阀,再经导引导管送入目标血管,如右图:检验新策略效果如何:没用微导丝,微导管顺利超选入动脉瘤,仅一次就成功置入!!!经该微导管填塞弹簧圈,微导管非常稳定。分析非穿透性血管闭合系统在成人同种异体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传统的支撑导管不能顺利到达颅内,特别是在置入颈动脉支架后,会引起管变形,可能产生血管夹层、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此外,使用传统的颅内支架,往往不能对极微小的动脉病施行成功的手术,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该手术使用的新型导管6F Navien兼具柔顺性和支撑力,可以到达迂曲的颅内血管;新型支架LVIS具备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和径向支撑力,非常适合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该手术完美的结合了两种技术,确保了手术安全性。适用人群Parikh博士指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于血流动力学重度狭窄且药物抵抗的患者。原因:有残腔或少量的肺泡漏气为正常现象。处理:术后48小时内能自行消失(肺扩张残腔闭合,肺泡表面纤维膜再生,使破损的肺泡愈合)。二度漏气:表现:一般咳嗽即有气泡排出。原因:肺粗糙面较大。处理:适当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待气消失后再拔管。三度漏气:表现:平静呼吸时即有气泡排出。原因:肺粗糙面大或存在细支气管漏。处理:持续漏气48小时以上者,必要时开胸结扎。

透视后可予以纠正。怀疑堵塞时应挤压引流管,方法左右手交替紧捏皮管,从上循序而下,使管内产生负压。左手捏紧皮管,右手向上或向下挤压。以上两种方法均使皮管内血块或纤维素松动,排出,但挤压时注意勿使皮管连接处脱落。4)水封瓶内水柱入水3—4厘米,改用负压吸引时入水8—15厘米。5)引流管水柱波动,正常上下波动的范围大约4—6厘米,水柱波动大小与胸腔内残腔大小成正比,水柱波动幅度越大,残腔越大。因此我们希望能说明肾脏支架置入术技术层面的最佳方法。肾动脉支架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导丝是处理CTO病变时常用的导丝。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复合双芯技术(SINO-TECH),该技术可克服导丝头端的甩摆显像,使导丝旋转时头端的方向可控,另外,复合双芯设计使其在同样外径的情况下,较单芯导丝更柔韧,并且导丝头端形状保持能力很强,不易变形。亲水性超滑聚合物涂层和较细的锥形头端(0.010”)使其成为具有微通道的CTO病变最合适的导丝。Fielder XT-R头端仅0.6g,比较安全,不容易进入内膜下,也不容易导致远端穿孔,适用于病变较软,有锥形残端和微通道或次全闭塞的CTO病变,Fielder XT-A头端1.0g,适用于通过有残端的慢性闭塞病变,其操控性和病变通过能力强。使用时,利用导丝导引针将顶端塑成很小的弯(1.5mm左右),建议使用微导管加强支撑力,增加导丝通过闭塞病变的能力,很多情况下,需要事先用普通的导丝(如Runthrough或Sion)将微导管引导到闭塞病变处。一旦通过闭塞病变,建议通过微导管(或Corsair)交换成普通的工作导丝,一方面减少远端穿孔风险,另一方面避免导丝不透X线部分对病变判断的影响。当闭塞病变较硬,钙化明显时,Fielder XT-R/A导丝较难通过病变,此时需要更换穿透力更强的CTO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