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萍:对艾滋病犯人,心口需要一个“暖”字(3)
见到欧某,季晓萍递给他一包无糖饼干,他知道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容易饿,而且不能吃甜的食物。“你的病情自己也清楚,必须要控制饮食,以后嘴馋了就跟我说,我帮你想办法。”一句关切的话语,让欧某第一次感到羞愧和自责。从那以后,判决、服刑、释放,欧某始终没有吵闹过,一直服从管教,遵守监规监纪,季晓萍也多次找他谈心,尽可能用温暖去感化他。
一年后,季晓萍听新收人员提到欧某,说他因艾滋病导致并发症发作,已经不治而亡。他沉思了很久,这是他工作以来得知的第十个因艾滋病并发症去世的刑满释放人员。他感慨地说:“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帮不了每一个处于困境和绝望中的人,但只要有机会,我愿意释放出最大的善意,让执法工作变得有温度。”
让灰心丧气的人重拾生活信心
七年的管教生涯,季晓萍一直努力用仁爱之心照亮“涉艾”人员前行的路,他也一次次用实际行动,帮助了监所里的艾滋病犯人。
让季晓萍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姓甘、腿有残疾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年近60岁,入监前是一名拾荒者,平时少言寡语,季晓萍找他谈话,听出了他对自己所受牢狱之灾的不满。老甘原来生活在贵州的山区,家中虽然不富裕,但有儿有女,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对于平静的生活因何逸出了轨道,老甘始终三缄其口,但是季晓萍看得出,老甘心存愧疚,只是没有勇气去坦诚,去接受,而在他发现自己身患艾滋病后,怕传染给家人,也怕邻居们指指点点歧视他,就跟老婆离了婚,离开了老家,本想找个地方一个人安安静静等死,却在拾荒的路上一路辗转到了上海。
拾荒的营生看起来不体面,但养活自己没问题。有一天,老甘来到一个正在拆迁的地方拾荒,看到一间空屋子里有一些杂物。杂物堆里有一本邮册,老甘把它带了回去。这本邮册看似不起眼,却是一本收藏版的邮册,邮册的主人原是一时遗忘,还没来得及拿走,等到突然记起,回去再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报了警。警察很快抓住了老甘。
邮册价值几千元,案值不算大,老甘被判了六个月,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牢狱之灾来得莫明其妙,所以平常很少和季晓萍交流。但是随着天气逐渐变热,他身上的短裤已经穿了一个星期了,想换一条新的短裤,无奈之下,他支支吾吾向季晓萍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季晓萍知道,平时在押人员都可以用家属汇在大账上的钱购买生活用品,老甘买不起短裤,肯定是没有人给他汇钱。当天,季晓萍把一条新短裤拿给老甘时,只见老甘黑黑的脸上泛起了红光。
十多年的颠沛流离,老甘看够了人间白眼,却没想到在这监所,被如此温暖相待,他感慨万分。少言寡语的老甘觉得在监所里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模范遵守监规监纪,不要给管教添乱,从那天以后,老甘把所有的个人物品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平时遵守监规监纪也分外自觉。
有空的时候,季晓萍经常会找老甘谈谈话。他知道老甘担心自己腿脚不方便,又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将来老了没人照顾,季晓萍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鼓励他跟子女通信,接上中断了十多年的亲情。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不知不觉中,老甘脸上有了笑容,神情越来越放松。
老甘刑满释放后,专门来找了一趟季晓萍,他看到笔直地肃立在大门口的老甘,穿着一套中式服装,头发理得一丝不乱,上上下下收拾得干干净净。老甘告诉季晓萍,自己的女儿已经原谅他了,他准备回趟老家,临走之前想来道声谢,将锦旗送给季晓萍。
季晓萍知道老甘来一趟不容易,离这里最近的公交车站在外青松公路上,以老甘的行走速度,一瘸一拐起码走一个小时。但是望着老甘离去的背影,季晓萍还是欣慰地笑了。虽然老甘一瘸一拐走得很艰难,但他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新生活。季晓萍说:“看到一个灰心丧气的人重新有了生活的信心,真的很有成就感。这也许就是我们监管民警工作的意义,也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对于季晓萍来说,七年的管教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积累了很多用真心教育感化在押人员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他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嘉奖一次,在近期开展全市百佳标兵评选中,他当选为监管条线十佳,他还是第三看守所的团支部支记,正在带领团员青年们创建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他想把青年民警凝聚成一个战斗堡垒,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2018年9月传来消息,季晓萍即将赴新疆喀什执行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他又一次把小家抛在脑后,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