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健康离不开8种好食物 带病生活也能长寿(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想健康离不开8种好食物 带病生活也能长寿(2)

2019-05-03 16:00 作者:admin

  坏心态1:情绪不稳定。俗话说:“气生百病。”愤怒时血压易飙高;忧郁时心脏会失去活力,容易导致心绞痛等发作;长期处于疾病带来的恐惧、悲痛,会引起或加重失眠、胃肠问题;焦虑的女性更易内分泌失调,患上乳腺、卵巢癌等疾病。心态平和则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坏心态2:过度关注。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击败、征服疾病会高估其严重性,忽略痊愈后的期望。高芳堃表示,有些疾病“惰性”十足,因此不必跟它们太较劲,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衰退、恶性肿瘤等。老人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征服疾病中,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患得患失,将其解释为不长寿的信号,进而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产生头晕胸闷、肌肉紧张、坐卧不安、气短乏力等症状,久而久之免疫系统会深受影响,加重病情。

  坏心态3:讳疾忌医。蔡桓公不愿面对疾病,最后病入膏肓、体痛致死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讳疾忌医能让本来不成问题的小病变成大问题。实际上,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科学积极的治疗来缓解或消除的。老年人不应纠结于“是不是诊断有误”“挺一挺就能好”等,而是要直面疾病,积极治疗。此外,有些老人对身体过于自信,不听医嘱,擅自改变治疗方案,也不利于康复。

  生病不见得是坏事

  古诗云:“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己。”意思是说,生病不见得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能提醒你注意保健、及时止损,也能享受长寿之乐。衰老生病是自然规律,死亡却不是其必然结果。既然带病生存可能是老年生活常态,就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必把病当负担。杨萍和高芳堃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带病也能过得好。

  治疗不马虎,始终有希望。对待疾病,最明智的做法是与其和谐相处。首先要了解病情,科学就医。老人要主动去了解所患疾病的诱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学会自我监护;在诊治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医生,遵医嘱吃药,按时复查,不要沉迷于各类养生偏方,和网上、伪专家的“灵丹妙药”。此外,要始终抱有希望。老人不要只关注病情进展或疗效,也要重视心理调节,当出现“我病了,要完了”等想法时,立马替换成“我会更加健康”,这样可平衡心态,有利于身体慢慢好起来。被称为“自我暗示之父”的法国心理学家爱米尔·库埃,把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重复这句话来增加治愈信心。

  生活不将就,多寻找快乐。老年人不应被疾病捆住手脚,要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多与邻居、朋友、亲人交流,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改善情绪,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状态。学会享受生活,例如停下脚步看看美丽的风景,闻闻花香,听听旋律悠扬的歌曲,感受浓浓的亲情等,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老年人要对生命保持热情,平时可以培养读书、跳舞等兴趣,或是跟上年轻人的“潮流”,上上网、看看电视节目,充实精神生活,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此外,老人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睡够7~8小时,能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增强免疫力;患病老人要尽量坚持科学有规律的锻炼,但要注意防摔倒,以走步、打太极拳等较为柔和的运动为主,每天坚持半小时;饮食上要保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

  家人有耐心,要做到“三多”。老年人生病后脾气可能越来越怪,变得自私、多疑、过分依赖家人等。这时家人一定不要抱怨,要多陪伴老人,避免他们独处时胡思乱想;多体贴老人,例如经常按按背、捶捶腰等;多鼓励老人,当他们病情出现好转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病情不佳时,则要劝他们坚持不懈、保持自信、配合治疗。

  女性善养生,过好四关口

  女性一生要经历月经、孕产、更年期等不同生理时期,有些人还要面临各种妇科炎症困扰,这些对机体都是极大的消耗和考验。在不同“关口”,有针对性地调理才能让身心有的放矢、安然度过。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