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健康离不开8种好食物 带病生活也能长寿(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想健康离不开8种好食物 带病生活也能长寿(3)

2019-05-03 16:00 作者:admin

  月经期:重在养心。女性在月经前和月经期间,情绪较为低落、抑郁或暴躁等,多与气血不足、肝气郁结不顺有关。月经期,人体会损失一部分血液,耗气伤血,较平时会气血不足,进而影响肝经的气血,加重肝气郁结,从而引发情绪上的变化,尤其表现为易怒、焦虑。

  因此,这段时间要注意制怒、养护心神。可用艾灸温和施灸,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神门穴,每穴30分钟,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施灸1次即可;若经期情绪波动较大,可配合喝玫瑰蜂蜜花茶。玫瑰花味甘、性温,可理气解郁、镇静安神;月经期还要注意保暖防寒、添衣忌口,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

  带下病:重在节食。带下病在西医定义为各类妇科炎症、子宫肌瘤等,中医认为带下病是一种“漏”,多指“漏”精,即身体的精微物质——肾精,表现为闭经、月经不调且反反复复。同时,带下病还是一种湿症,因身体的“带脉”(中医将其称为“女人的安全带”)不能约束而得病。辨证论治,带下病源于脾气虚、肝气郁结、湿热侵入等多方面导致。

  带下增多,无论由于湿热下注还是脾胃虚弱,都跟饮食不节有关,如过食辛辣肥甘造成湿热下注,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造成脾胃虚弱。因此,带下病除了要补脾胃之气和配合疏肝解郁外,要忌食辛辣肥甘、熏烤的食物;饮食定时定量,晚餐不宜过饱,不宜宵夜;注意荤素平衡,多吃瘦肉、奶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脾气健旺,带下病自然就有所缓解。

  生产后:重在防劳。坐月子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当时称为“做月内”。中医认为,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损体力,气血、筋骨都很虚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生育后,女性生殖器官需要修复,包括排恶露、剖腹产伤口、产道损伤、子宫复原等,加之产后对宝宝母乳喂养,会导致脾虚气弱,中气受损而气虚下陷。适度休养、恰当的食补可使子宫和气血得以恢复。

  因此,生产后不要过早参与到重体力劳动中,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提重物。应以静为主,可小动,不可不动,采用室内踱步、阳台散步等方式,达到小动防劳的目的。怀孕分娩会使盆底肌劳损,产后3~6个月可做盆底肌评估,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盆底肌肉、腹肌和腰肌的张力。

  更年期:重在抑躁。女性更年期一般出现在45~55岁这段时间。中医认为,更年期症状多由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气血津液损虚不足引起,从而导致脏腑失于濡润滋养,阴阳失于平衡,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心悸、闷热、情绪变化无常、患得患失等。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著名武术气功家、中医学者朱鹤亭介绍,调节七窍很关键,如果七窍通了,脏器功能加速运转,就能改善身体的不舒展。每天早晨花5分钟做一遍,一天轻松。

  先开鼻窍。两个拇指点着迎香穴,吸气时,揉动一侧鼻腔,揉完使劲呼气,然后换另一侧。两侧鼻腔都揉完之后,吸气,从迎香穴顺着鼻翼往上推到内眼角,呼气,顺着鼻翼往下推到嘴角。

  再护口腔。口腔非常重要,如果有吊线风(面瘫),会嘴歪眼斜,还有可能发展成偏瘫。按摩地仓穴、人中穴和承浆穴,可预防面神经瘫、音哑。两拇指按着两侧的地仓穴,吸气,一侧不动,另一侧开始揉动,揉完以后用嘴呼气,再换另一侧。两侧都做完后,开始推。吸气时向嘴角位置推,呼气时向远离嘴角位置推。之后,吸气,用食指按摩人中穴,呼气停止,吸气,用另一个食指按摩承浆穴,呼气停止。吸气,同时按摩两个穴位,呼气停止。

  三养耳腔。冬季是调节耳病的重要季节。如果是右耳听不清,拇指尖按着左耳的耳听穴,一边发出“啊啊”的声音,一边揉动右边耳朵。然后松开右耳,看看是否有效。

  四揉眼部。第一,把手搓热,用两手掌心捂着眼睛,呼气时揉眼睛。第二,拇指和食指按着睛明穴,闭眼,吸气时按住,呼气时揉动。第三,用两个拇指按着瞳子髎穴,吸气时不动,呼气时揉按。第四,按攒竹穴,吸气时不动,呼气时上下推动(两侧同时推,一侧上推,一侧下推)。第五,按鱼腰穴,吸气时上下推动,呼气时左右推动。第六,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丝竹空穴和瞳子髎穴,吸气时按着不动,呼气时按揉。第七,吸气时不动,呼气时按揉阳白穴和四白穴,先上下按,后左右按。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