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如何助力于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医疗AI如何助力于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2)

2019-05-04 08:14 作者:admin

第三,“血液”循环:数据驱动,不断汇聚临床表型数据和科研组学数据,并以个体行为数据为补充,形成临床研究大数据。这些数据传送到大脑进行学习和决策, 从而指挥“行为动作”(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第四,“人体骨骼”:软硬件设施,转化医学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一套整体支撑“行为动作”;

第五,“人体四肢”:医疗科研服务,转化医学中心的提供的医疗及科研服务(招募、预约、检查、治疗、康复、随访等)。

医疗AI如何助力于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

由此可以把人工智能在医院的应用场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智慧服务,这是当下最热门的领域,像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医院、App移动医院等都集中在这一领域;

第二类为智慧管理,更多服务于医院的医疗和运营管理;

第三类转化医学研究,像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未来都会依赖于数据或人工智能,在未来也是很大的产业;

第四类教育,包括对患者的科普类教育,分级诊疗中对各层级基层医院的基础教育。这四大类是医院最需要应用人工智能的场景,未来这几类场景中将有优秀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厂商诞生。

这四大类场景具体来说又包含:

诊前:首先,患者身份识别。现在的身份识别技术依赖于医疗卡。未来患者在就医时,从接待到就诊、取药、医技服务及后续的预约等一系列服务,都可以通过无感面部识别技术来实现,将大幅提高医院就诊的效率。

从医院的角度出发,当前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会先从人流量较小的诊疗区域如特需医疗、高端医疗或私立医院等进行测试,在技术逐渐成熟、能够识别大量人员信息后,就可以淘汰现在所用的磁卡,为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其次,自动缴费。从2013年开始,支付宝等发了这一应用场景,已经在医院运行良好;

再次,智能化的引导。现在已经有 APP室内定位等多种引导方向,未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引导可能不是单纯的诊室导航,而是全程从到入院开始或之前就可以像护士陪同一样,进行病情的分类、分诊,然后引导最优路径,让患者有很好的就医体验;

最后,在就医过程中涉及的检查或取药的行为,比如自动发药机已经在一些医院开始大规模的应用。现在自动发药机还需要医务人员在发药后进行药品的核对,之后再交给患者,未来将像自助银行一样直接为患者提供取药或检查。

诊间:现在医患的沟通非常短暂,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医生的诊疗任务非常繁重。未来,通过大数据、大屏互动等技术,把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历史诊疗数据等提前告知医生,患者到诊间后就可以在屏幕前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提高沟通率,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诊后:当诊疗结束后,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进行健康管理,未来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虽然医院提倡全程诊疗,但由于医患比例严重失衡,并没有时间一对一进行个性化看护,这就给了智能化很大的空间。

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了血糖检测、心电监测、运动监测、饮食种类和热量的监测,未来如果把已经制定好的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等通过可穿戴设备在院外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或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将对慢性病人起很大的作用。

病房:患者住院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实时地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怎样对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干预?怎样对患者进行有利健康的宣教?由于医护与患者比例严重失衡,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医护人员高效地完成工作,同时又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这是未来智慧病房中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向。

日常诊疗:查房和电子病历等工作战胜了医生的大量精力,现在用机器人查房可以来帮助医护减轻工作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形成电子病历,让医生省去键盘输入的过程。

护士站: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有大量的护理工作要做,包括医嘱的核对、药品的发放、生命体征的采集等等,而通过智能化的配置或物流,能帮助护士更高效、更标准化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且防止出错。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