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赴陕西省山阳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纪实(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九三学社中央赴陕西省山阳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纪实(2)

2019-05-07 05:17 作者:admin

调研组此前进行的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发现,疾病仍然是导致家庭贫困或者家庭返贫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调研的一个村有626名贫困人口,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就有189人,占贫困人口的30%。究其原因,与贫困群众整体卫生常识不够、健康素养较低、健康理念和意识相对淡薄有密切关系”。

健康扶贫与产业扶贫有类似之处,在“输血”的同时更需要“造血”,让老百姓养成防控疾病的良好生活方式。调研组成员、北京市密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尚勇建议,要着力构建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工程,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素养,提倡科学文明的健康理念,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注意饮水安全,积极防病治病。

调研组提出,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制度衔接机制,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解决好2020年后看病费用、技术、人才等一系列要素的补充问题。

育才扶志

靠知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可以改变一个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

在高坝店镇初级中学,调研组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围坐在会议桌旁,4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向调研组讲述了各自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自己的思想学习情况。这几位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乡村、或因家中老人患病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都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优等生。

“越是穷,越要好好学习,要让知识来改变命运。”一名初二小男生掷地有声的表态,赢得了调研组的一片掌声。

“我也曾是一名老师,我教过最得意的学生同样是一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她在中国农大学习期间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在靠着打工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还养活了全家。”武维华勉励同学们要自立自强,要立志战胜贫困、改变命运。

扶起来的志气,是告别贫困最好的宣言。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学校和县城学校相比,硬件设施差距较大;特岗教师与正式教师相比,工资低,不稳定。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如今在山阳已经没有因为贫困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情况。在法官镇法官庙村中心小学,原本在此支教的一位女老师已经下定了留下来的决心,“这里的风光好、空气好,孩子们更好,我愿意留在这里,成为他们成才路上的阶梯。”

“贫困程度越深”和“人才越留不住”往往构成恶性循环。调研组建议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又要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在当地长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倾斜,切实做到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人,“软”(人)和“硬”(财物)两手都要硬,否则脱贫后又返贫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易地搬迁

既要分房子又要能挣“票子”

距离山阳县城5公里车程,十里铺街道高一社区移民小区,易地搬迁至此的乡亲们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80至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最多的只需要个人掏2万元,这样的居住条件让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专家们都羡慕不已。

“这样的房子如果在大城市少说要上百万元了。”调研组成员与住户南永稳唠着家常,也向当地的干部提出要设立公共维修基金、完善物业服务、加装电梯等建议,“这些在大城市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在易地搬迁过程中给予重视,现在多想一点,将来就会简单一点。”

搬迁只是一种手段,脱贫才是真正的目的,光解决房子不考虑“票子”是不行的。

“要进一步强化搬迁户后续扶持措施,保证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点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调研组同时建议,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户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