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2)

2019-05-07 19:05 作者:admin

接到心胸外科急诊手术的电话后,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罗刚健及护士长刘慧对科室人员的排班重新进行了调整,18日当天原本所有的手术室也都已经排满了手术,他们协调其他科室将非紧急手术适当调整,腾出了一间符合心脏外科手术要求的手术室。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

手术麻醉中心团队合照

下午17:30后,已经下班,超声科医生林慧完成住院部部分紧急的超声检查工作后,来到患者床前,为患者做了床前B超检查,完成患者手术前心脏情况评估。当天,林慧所在的超声科全员马不停蹄,天河院区总计超声检查达1250人次,其中为近100名急诊病人完成超声检查。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

超声科主任郑荣琴教授工作中

下班后,输血科主任刘相富也接到了心胸外科的电话,需要配合准备多种成分血,其中需要准备较多血小板。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院内及血站库存都很少。经过沟通,刘相富向血站争取到一个单位,又从院内其他科室协调安排了一个单位。第二天一早,手术开始前,她再次紧急从血站申领到一个单位送往手术台。

于此同时,病人所在的心胸外科ICU,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安全。ICU护士张李珏说,我们必须密切监控患者一切指标,从计算到毫克的用药,到患者情绪、病床环境,确保患者血压平稳、确保夹层不要破裂大于一切,否则患者将失去手术机会。

3

我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团队

4月18日早上7:00以后,心胸外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往手术麻醉中心,详细的交接询问之后,7:45进入手术室。

本次手术是复杂的四级高难度手术,对所有参与者都有较高的要求。麻醉科需要3位麻醉医生、4位手术护士配合心胸外科的4位手术医生、2位体外循环医生的工作。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

麻醉医生工作中

手术麻醉中心参与手术的护士庞慧燕回忆,“为了避免主动脉夹层破裂,我们五六个医务人员一起,像抱婴儿一样将108公斤的患者轻抬轻放,移上手术台。”

手术麻醉中心医生姚伟锋带领其余3名麻醉医生,开始为患者麻醉。心脏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很高,麻醉过程必须平稳,麻醉状态下,患者血压、心率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在可视技术的辅助下,姚伟锋等人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等也很快完成,操作熟练而谨慎,确保对病人的刺激降到最低。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

庞慧燕(左)和姚伟锋(右)

45分钟后,林大哥稳定地进入麻醉状态。医生们通过食道超声技术为他进行了术前的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明确探查到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的位置,为开胸手术方案做最后一次确认。

约上午九点,马少鸿教授和助手黄帅在体外循环医生彭成江的配合下一起为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手术正式开始。在完成主动脉根部成型及升主动脉置换手术步骤后,在彭成江的配合下患者逐步进入鼻咽温25℃的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状态,这是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关键步骤,此时体循环血液停止流动,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必须控制在45分钟内,这对于患者来说才是相对安全的。

计时开始。马少鸿教授与助手黄帅、器械护士庞慧燕等人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放置了降主动脉象鼻支架,一针一针地细心将人工血管、降主动脉及支架吻合在一起,并确定吻合部位无明确出血,以确保下半身及脊髓血流恢复正常。

争分夺秒!医生护士是这样抢救生命的!!!︱致敬劳动者

马少鸿教授团队手术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紧张地关注着手术台上的进程,彭成江紧盯屏幕,适时提醒主刀医生停循环时长。“头低位,增加流量,重新阻断主动脉、恢复脊髓及下半身循环,复温”,马少鸿发出了一系列指令。“深低温停循环结束,共24分钟”,彭成江宣布停循环时间,并恢复了患者的脊髓及下半身血液循环。黄帅说,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较短的停循环时间意味着患者多了一分生的希望。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