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这个零工业县 把投资10亿的项目挡在门(2)
一方面是生态自觉,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留坝作为水源地,面临严格的水质要求,谋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前置条件。为此,留坝建立“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把生态保护作为各镇和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首要指标。
2012年,留坝拒绝了这个山区小县空前的“天价”大项目——紫柏山风力发电项目。“那可是一个总投资10个亿的项目啊!当年留坝全县的GDP也不过8.78亿。”许秋雯说。
风景秀丽的紫柏山,是与华山、骊山齐名的陕西名山。山顶的天坦群落,风力强劲,是发展风电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一开始,不少人以为这是个清洁能源项目,但也有人提醒“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不能简单画等号。于是,“风力发电项目”的现场调研会开到了紫柏山顶。
一听介绍,与会者意见惊人一致:“这个项目不能做!”
原来,这个项目要在每个山包上竖一个风机,每个风机都要开挖一个占地两亩且能装下混凝土基座的大坑,还要在紫柏山顶修一条宽8米的路,将风机整体运送上山。先不说对海拔2200米以上亚高山草甸的景观破坏,仅紫柏山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土层最厚100厘米,最薄不过60厘米,一旦破坏根本不可能再恢复。
想在留坝搞电的项目还真不少。在紫柏山风力发电项目论证的同时,另一个生物发电项目也在论证,一家发电企业看上了留坝满山遍野的树木。
带着“生物发电”未必“生态”的疑虑,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入户调研。有群众反映,如果这个电厂投产,每天要收购80辆大卡车的木材做燃料,“几天就把我们的山砍秃了!”大家一听,又是一致反对。
就这样,凡与“生态立县”不符的项目,都被留坝坚决拒之门外。同时,留坝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从源头上限制企业在留坝境内探矿采矿行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上百家淘金、采砂采石和开矿等企业,从源头上根治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实现了“零工业、零排放”。同时,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和绿色长廊建设,森林覆盖率达91%,空气、地表水等多项指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3万个以上,使留坝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连续3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
旅游带动全产业融合发展
常言道“无工不富”,留坝选择了“零工业”,岂不是选择受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零工业”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引来游人激活旅游业,旅游业又带旺特色种养业,串起一条脱贫富民的全产业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留坝找到了转化媒介。
清晨,踏着冬日的薄雾,从县城出发,汽车在山间拐了两个弯,停在一处吊索桥旁,留坝县紫柏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牛立,指着河对面一处灰白的老屋提醒记者:“看,这是其中的一栋老屋,在这条沟里,这样的老屋还有10套。”
牛立说的老屋,是小留坝村易地扶贫搬迁村民留下的老房子,由村扶贫社收回的集体资产。
只见,一栋栋独立的院落融于青绿山谷中,古朴简约,与森林山溪相得益彰。这是小留坝村扶贫社与国内知名民宿团队合作经营的“隐居乡里”精品民宿项目。
马路对面不远处是村民漂亮的新居,旁边一大片难得的平地是扶贫社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牛立说,这是留坝县城的“菜篮子工程”,解决了留坝县城一直以来百姓“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这里的蔬菜只要一上市,就立刻拉低留坝的菜价。”
“民宿项目采取村扶贫社投资,民宿企业管理经营的分红模式。”牛立说,“这些都是扶贫社的集体资产经营项目,村民们除了自己的种植养殖项目,还可以到民宿打工、做服务,更能享受到村集体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