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迈出新步伐(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健康中国迈出新步伐(2)

2019-03-06 06:07 作者:admin

2018年9月27日,在山西省召开的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明确了对县域的保障和引导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在此之前的8月9日和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密集发布《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为做实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工作“施压”,也让分级诊疗在2018年继续稳扎稳打。

一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指南和技术方案不断完善,促进诊所发展的政策暖风持续,医学检验、影像、病理等独立第三方机构备受鼓舞……这些都为扎牢分级诊疗底盘提供了有益补充。

而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健康扶贫身挑重担,也不负众望。一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扩面,光明扶贫启航,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更接地气,“组团式”支援不断推陈出新。大家扑下身子、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了健康扶贫的“阳光大道”。

水滴石穿,资源已经在加速下沉。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左右,较2017年年末提升2.5个百分点。全国6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22%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2388个,新建临床专科3600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2.7万项。

高质可及服务迎来黄金期

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018年,《柳叶刀》发布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是中等SDI(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提升成绩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有序调整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也有了新的更高期盼。高层次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被摆到健康事业任务清单的关键位置。2018年8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高质量发展以文件的形式做了格外标注。

卫生健康系统在抓落实、保障高质量上巧招、妙招频出。例如,医联体考核方式在2018年有了改变,由对单一医疗机构的考核转变为对医联体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的整体绩效考核。这也标志着医联体建设重数量的年代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时代全面到来。

与高质量发展并肩的是,推进我国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例如,北京市核心城区一些三甲医疗机构已经分出一部分人力、物力、精力等去副中心建分院、做支援。无论是北京资源疏解中的或增或减,还是各地资源布局的一举一动,都与卫生健康发展目标、原则一致,就是要增强老百姓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技术的发展让高质可及服务走进现实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尤其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文件的发布不仅为行业释放了直接的指引信号,而且牵动着新动能的发力方向,成为促进和规范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革命性政策。各地无不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善于大数据挖掘的福建省立医院,该院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推行个性化的分时段预约后,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57分钟缩短至16分钟;通过调整抽血窗口的人员排班和服务时间,抽血等候时间由38分钟缩短至10分钟;原来取药等候是37分钟,现在等候时间9分钟……

这仅仅是卫生健康领域借力“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互联网+”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改善潜力巨大,而“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魔力正在显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