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迈出新步伐(3)
以远程医疗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超过2100个县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教学、远程查房、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互联网+”行动正在让那些目前难以直接配置更多优质资源的基层,更方便地获得好的公共服务,这有利于促进公平。
手段更多元思路更开放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今年1月30日,一份标记为“国办发〔2019〕4号”的文件登上了“热搜”,它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其直指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拓展中不断走向深入,近半数省份启动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绝大多数省份印发了按病种收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文件。同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速,试点医院超过2800家。另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在巩固中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发布,品种数从520种增加到685种,协调易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会同12部门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牵头制订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配套工作方案。按照国家要求,地方正在积极落实17种抗癌药价格谈判有关工作,“4+7”城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了国家层面的综合监管协调和督察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管,以双随机方式检查了30.8万家单位。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虚假广告、耗材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手术连环套、高价鞋垫、违规兜售防流感喷剂、医疗骗保等案件,完成750余所大型医院巡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
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手段更多元、思路更开放。在具体的推动建设上,2018年可圈可点。这一年,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3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有了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社会力量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发展有了方向,病理、影像、检验、消毒等服务的平台化共享模式逐渐铺展开来。鼓励举办独立的医学检验、影像等类别的医疗机构,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截至2018年年底,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分别为633家、1495家、318家、559家,较2017年年末分别增长48.2%、73.4%、40.7%、104.0%。75%的医疗机构实现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模式有效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目前,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基本组建完毕,市县两级正稳步推进。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都面临调整、适应和提高的问题。机构改革并非不同部门和机构的黏合,而要优化职能,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尽快形成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校的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方面迈出新步伐。